存储 频道

全系列服务器6Gb/s SAS RAID卡选择指南

  从SCSI到SAS:RAID卡发展史简述

  记得笔者刚进入IT行业那几年,Adaptec在并行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芯片/适配卡领域一度被认为是领导品牌。从当年10MB/s(Fast SCSI)、20MB/s(Ultra SCSI)传输速率50针接口的AHA-2920、2940U,40MB/s(Ultra Wide SCSI,信号引脚由8位增加至16位)68针接口的2940UW、80MB/s的2940U2W(Ultra 2 SCSI)一直到Ultra160时代的29160和39160(后者为双通道),Adaptec SCSI卡的热销使得国内出现了很多被“山寨”仿冒的产品(当时好像还没人使用山寨这个词),其实今天的LSI似乎也面临这个问题。

  从最后一代并行SCSI——Ultra320(总线带宽320MB/s)开始LSI由“配角”的位置转向主动,先是抢在前面发布了53C1030双通道Ultra320 SCSI控制器芯片(后来还有单通道的1020),进而获得了更好的的操作系统支持(提前配合ISV进行驱动集成和测试工作)。在接下来向SAS(串行SCSI)过渡的时代,LSI再次全线出击:从PCI-X到PCIe总线,4端口和8端口;而Adaptec在推出了PCI-X接口的AIC-9405和9410之后就放弃了自有品牌的SAS控制器芯片业务,进而在RAID卡领域也受到了影响。

从SCSI到SAS:RAID卡发展史简述

  LSI MegaRAID SCSI 320-1单通道RAID卡,板载32MB ECC缓存。由于良好的性价比,当年这款卡在国内的销量相当大,并被多家品牌服务器所选用。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RAID卡的发展(注:从2000年前后开始出现的IDE RAID一直到现在的中低端SATA RAID卡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早在80MB/s甚至更早的SCSI时代Adaptec也提供有AAA-131U2、133U2(单通道和3通道)等RAID卡产品,不过与当时另外几个厂商的产品相比还显得低端。后来这几家公司的命运我想很多人都有所了解:Adaptec收购了DPT之后推出全新的Ultra160 SCSI RAID卡系列,AMI(包括今天仍在发展的MegaRAID系列)被LSI收购,IBM先将Mylex收入旗下过了几年又卖给LSI。从此SCSI/SAS RAID卡市场也变成了Adaptec和LSI两强争霸的局面。

  随着Ultra320 SCSI开始出现的“软件”RAID(或称为整合式、集成RAID)我们觉得也有必要向大家提一下。Adaptec开始称之为HostRAID、LSI则使用了IM(Integrated Mirror,RAID 1)/IS(Integrated Stripe,RAID 0)这样的命名。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直接使用SCSI/SAS控制器芯片(而不是RoC)加上固件或者专用的驱动来实现RAID 0、1和10这些比较简单的RAID级别,实现成本相当低。不过这些最基本RAID支持的性能和可靠性一直受到用户的怀疑,因此只能满足一部分低端入门级市场的需求,到今天LSI等公司的SAS控制器/HBA产品依然保持了这样的能力。

  由于SAS协议对SATA良好的向下兼容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推出4端口及以上的单纯SATA RAID卡了。也就是说无论使用SAS还是SATA驱动器(本文主要针对的还是还是传统机械硬盘RAID,SSD目前的用户群还相对很小)都可以用同一块卡来搞定,当然做RAID时还是要根据驱动器类型分组进行了。根据我们以前的测试,6Gb/s SAS RAID卡对SATA 6Gbps硬盘的兼容性有点小问题,不过发挥出SATA 3Gbps的性能还是没问题的。

从SCSI到SAS:RAID卡发展史简述

  3ware被LSI收购之前的最后一代产品——9690SA 3Gb/s SAS RAID卡。之前的几代3ware RAID卡都使用一颗单独的PowerPC芯片作为管理处理器,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提供IDE/SATA RAID解决方案。

  对于我们本文讨论的重点——LSI MegaRAID 和 3ware 6Gb/s SAS RAID卡,已经有“存储时间:LSI的6Gbps SAS攻势” 和 “技术与需求的平衡:五问LSI 6Gb SAS新品”等多篇报道中谈到过这部分。由于最近LSI又发布了高端口数(16及以上)的6Gb/s SAS RAID卡,进一步完善了其6Gb/s产品线,我们觉得有必要再给大家做一次梳理。同时结合笔者在服务器硬件系统集成领域多年的经验,分析并说明一下不同类型的服务器在选择RAID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