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测试方法和设置
很多时候,除了可以提供比厂商宣传资料更多的信息外,基准测试没什么用,我会遵循一些原则提高基准测试质量,如:
? 解释基准测试背后的动机。
? 使用相关且有用的存储基准测试。
? 尽可能详细描述基准测试。
? 这些测试持续运行时间将超过60秒。
? 每个测试执行10次,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使基准测试变得更有用。
测试系统的配置如下:
- GigaByte MAA78GM-US2H 主板
- 一颗AMD Phenom II X4 920 CPU
- 内存8GB (DDR2-800)
- Linux 内核2.6.34 (只提供了bcache补丁)
- 操作系统和启动盘位于一块IBM DTLA-307020硬盘上 (20GB,Ultra ATA/100)
- /home位于一块希捷ST1360827AS硬盘上
- 两块临时数据存储硬盘,希捷ST3500641AS-RK,缓存16MB,操作系统识别为/dev/sdb和/dev/sdc。
- 一块英特尔X25-E SLC SSD硬盘(64GB)连接到一个SATA端口 (操作系统识别为/dev/sdd)。
我使用的系统是CentOS 5.4,但内核是用的我自己的编译的2.6.34版本,打了一些补丁,本文后面的部分将称之为2.6.34+,选择2.6.34内核是因为它支持TRIM命令,文件系统使用ext4,因为它也支持TRIM命令,创建ext4文件系统的细节很重要,下面专门用一小结的内容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