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中日危机管理论坛:保护企业业务连续性

  【IT168 资讯】 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及核能危机,举世震惊。如此大规模的复合型灾害,给政治、经济、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其影响之深难以用数据来衡量。根据世界银行最新估计,这次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高可能高达235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5%~4%。面对破坏力惊人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政府、企业应当如何应对以将损失减小到最小?日前,由中金数据系统公司承办的中日危机管理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旨在为政府、企业的防灾减损提供前瞻性指导。

中日危机管理论坛:保护企业业务连续性
中日危机管理论坛现场

中日危机管理论坛:保护企业业务连续性
日本中央大学石崎忠司教授

  中国和日本都是地震频发国,日本3.11大地震以及中国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都给人们带来了惨痛的回忆和无法衡量的经济损失。地震等自然灾害由于其难以预测性以及应对时间短等特性,企业往往很难预防或者抵消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利用灾备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则可以避免或减小其带来的经济损害。

  例如3.11日本大地震,让日本的新干线遭到严重的损害,比之之前的神户大地震要严重得多,但利用现代化的IT技术,日本在四分钟内就做出了应对,49天之内就让日本新干线全线恢复运营。而相对于日本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IT化进程相对较晚,大部分企业对灾备知之甚少,一旦灾害发生,企业的业务连续性被打断,而重建、恢复时间无法控制,甚至根本就恢复不了。

  伴随自然灾害而来的,还有“风评被害”。所谓的“风评被害”是指由于媒体对事故或灾害的过量或虚假报道,使人们对本来安全的商品、食品、区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消费者惜购、观光地游客减少以及产品滞销,以致给毫无关联的行业和生产者造成经济损失。如3.11日本地震引发的核能危机之后,中国老百姓的“抢盐”等。

  日本中央大学的石崎忠司教授认为,引发风评被害的主要因素是国民的素质、媒体的不正确报导以及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等,而企业的信息不透明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一旦灾害发生(不仅指自然灾害),政府、企业应快速地作出应对策略,恢复系统,重建生产,对外发布。而在这一过程之中,预防灾害的灾备就凸显出其重要作用。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