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管控绩效评价缺失
“这么多年来,在IT管控方面已投入很多资金,建成了很多系统,但现在发现真正行之有效的却没有几套。”浙江一位政府信息化负责人比较苦恼地告诉记者,“很多项目设想地很好,规划做得也很好,但建成之后却发现无法实现当初的目标”。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苦恼,为什么?
“很多人认为是规划的问题,是顶层设计的问题,或是项目管理的问题,但我认为绩效评价机制的缺失是更根本的原因。”孙强说,“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里的绩效评价不仅仅是‘后评价’,而是指覆盖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价”。
在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评估是重要的课题之一,无论是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都非常重视评估工作。而作为新生事物的信息化建设领域,评估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且也已经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在企业IT系统的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公司中,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实施IT服务的机率等于零。原因就是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基于绩效评价的过程控制。对于一些IT系统的复杂项目,如果在一次性投资后缺乏有效监控和评价,缺乏有效机制保障信息系统投资的实际投放和效益反馈,陷入IT系统应用的“泥潭”就不可避免。
除此之外,IT项目评价缺乏可具体参照的标准,也是导致项目陷入“泥潭”的根源之一。尽管项目通常会经过前期立项、可行性研究、预算审查、招投标、专家评议,到项目中期的规划会议、选型会议、技术方案研讨会,再到项目结束时的测试、验收、总结、评奖等阶段,然而在回答信息系统项目有多大价值,或者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多大贡献的时候,通常只能用工作效率提高,业务处理速度改善,使用更加方便,资料更易于更新等模糊指标来回答。然而,就IT项目相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而言,其价值并非简单地回答“要不要上”这样较为概括的问题,而是明确地回答“值不值”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标准,对IT建设的投资实施持续的过程管理和评价。
没有度量,就没有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目标的实现。如果我们没有度量和监控IT系统的框架,那么,治理、IT与业务战略的一致性、价值交付、风险管理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都将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