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精简配置的明天
自动精简配置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存储系统的一个标准配置。随着自动精简配置的逐渐普及,应用和操作系统未来也可能会针对自动精简配置的卷做出一些优化,改进存储分配机制和相关信息的提供。我们认为,上文提到的很多问题在未来都会因为操作系统和应用的升级而被避免。
未来的一些技术也将会促进自动精简配置的普及。其中之一就是服务器的虚拟化,特别是VMware。在服务器虚拟环境之下,每个虚拟机都有自己的启动卷和数据卷。启动卷的容量由操作系统和启动软件共同决定,正常的容量大小与memory差不多,这是为了当应用失效时候,方便存储转储(memory dump)。在没有自动精简配置情况下,实际启动数据容量小于1GB时,用户为启动分配4GB到8GB的容量。而自动精简配置之后,操作系统表面上可以分配8GB容量,实际上却只有1GB。如果发生应用失效,剩余的空间将会在创建存储文件(memory file)时被分配。
另外一个能够促进自动精简配置普及的技术是即将到来的固态硬盘,特别是基于Flash技术的固态硬盘。因为固态硬盘的价格比带磁头的磁盘要贵很多,基于成本考量,存储管理员也都希望将固态硬盘组成的磁盘阵列的利用率提高到80%~90%。另外,固态硬盘在技术上不会遇到碎片影响表现的问题,因此自动精简配置在固态硬盘上的运行会比传统磁盘容易很多。
自动精简配置允许将存储资源管理从应用和文件级别移动到存储系统和块级别。SRM并不特别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应用服务器和文件系统级别的已使用空间的测量问题。当前的IT环境,通常倾向拥有成百上千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而且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都各不相同,安装维护SRM,简直就是一场恶梦。另外,SRM在块级别文件上还不具备可视性,所以假设文件系统需要占用1TB空间,但却被错误的复制了3次,SRM还可能无动于衷,不能告诉我们多占用了很多空间。如果采用了自动精简配置,这种情况就将被杜绝,分配的空间将在块级别被测量,这样所有分配的容量就可以在一个中心控制台测量,而不受应用服务器的类型和数量约束。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观察块级别文件的复制情况。相信随着自动精简配置的普及,新一代的SRM软件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动精简配置已经越来越受数据中心的欢迎,因为该技术的确能够节省很多成本和管理时间。同时,自动精简配置也一定程度的简化了当前存储架构的复杂性。诚如本文所说,也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适合自动精简配置,而且我们也可能在部署自动精简配置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不过相信这些问题会在自动精简配置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解决,而且我们也相信,随着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自动精简配置将成为存储分配的非常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