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者众,转型者痛
转型的道路上,戴尔的身影并不孤单。在全球范围内,戴尔与HP、联想、Acer等几家主要PC厂商在“红海”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20世纪90年代之后,互联网兴起,传统意义中的PC业带给人们的惊喜已经日渐稀少,反而是在数据中心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分别为IT计算的最后端和最前端)出现的云计算、新兴操作系统、触摸屏等技术给整个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当PC作为一项成熟的产品类别,慢慢淡去新锐色彩,更严峻的问题是,他们在产业技术制高点和利润制高点上的同步沦陷。以联想为例,如果拿其2009年全年业绩与华为相比,毛利率仅是后者的1/4,投入的研发费用率仅是1/8。
这种窘境迫使PC厂商必须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赋予新的变化。IBM与联想在PC产品上的交接是这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转移的标志性事件。像康柏、AST、Gateway等作为独立运作的企业已经不再存在。同样,HP通过多起并购,不但在PC市场上占据了更多份额,更是逐步加强了其在软件服务、高端硬件产品方面的供应能力。即便创新能力超级强大的苹果公司,也在陆续推出iphone、ipod touch以及最新的ipad等移动互联网产品,将其设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扩展到PC以外的宽广领域。
事实上,到底是要像IBM那样追求在高端咨询服务上精益求精,还是要像苹果一样在消费类产品上引领风潮,已经成为这些PC厂商求变的两大基本选择方向。而不管如何选择,尽早走出“Wintel”的温暖怀抱,学会应对更虚拟灵活的多操作系统环境都是他们要面临的关键挑战。
目前来看,戴尔一边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另一边也通过收购迅速加强其商业服务能力,从产品布局上似乎并不想有所偏废。近日也连续有消息传出,联想集团可能将收购巴西PC厂商和美国智能手机厂商Palm。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曾表示,该公司正考虑进行更多并购交易来拓展其移动互联网业务。考虑到联想过去几次图谋进军商业服务市场或互联网创新领域,选择追随苹果或许是一条更为现实但也不乏辛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