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戴尔的“第五项修炼”

  竞争力变现

  “我们越来越发现需要提供集成式的解决方案才能全方位利用客户提供给我们的机会,” 迈克尔说,“这也让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更为具体的专项服务业务。”

  戴尔的这一“虚拟集成”能力在客户那里首先体现为一种服务能力。在独立的服务事业部成立之后,戴尔已经能够提供包括IT支持服务、管理服务到云服务、业务流程服务、IT咨询以及业务咨询等多种服务。以云服务为例,戴尔已经可以通过ProConsult、ProManage、ProSupport等3项服务来依次满足客户在制定规划、具体部署到维护运营等一系列的业务需求。“戴尔不但具备了多种服务能力,而且将基于对于行业的深入理解将这些能力进行集成整合。”戴尔服务部总裁彼得·阿特贝夫说。

  在服务事业部内,戴尔也针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公共事业等3大事业部进行了相应的部门设置。以中国市场的大型企业事业部为例,荣永康作为大型企业及商业的硬件产品负责人,与此相对应,Kirk Williams作为戴尔服务部中国市场大型企业及商业服务负责人与前者展开紧密协作。戴尔服务部亚太及日本地区大型企业及商业负责人荣玛赞表示,通过这种相对独立而又互相照应的架构设置,可以摆脱过去偏重或者依赖硬件产品的“被动”运营方式,转而重建一种以咨询服务业务切入、进而带动硬件销售的“主动”运营方式,并最终 “改变戴尔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与过去对自动化流程推崇备至的做法不同,戴尔对“虚拟集成”服务能力的重视也使其把高端服务人员视为更为关键的因素。“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实现高成长的同时确保服务质量,”荣玛赞表示:“而对于服务来说,关键还是在于提供服务的人员,这和硬件产品只要扩大产能就能扩大供应量完全不一样。”

  据戴尔中国区总裁闵毅达介绍,戴尔中国的服务团队已经迅速增至5200名员工,而要保证服务的良性增长,这一数字在未来3年内还将继续扩展。

  事实上,戴尔要真正把“虚拟集成”这一新竞争力在市场中变现,还需要做得更多更快。IBM从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重塑其核心竞争力,至今20年间,也经历了从硬件导向、满足自动化需求到现在的能够支持全球业务扩张乃至帮助客户实现业务转型的转变过程,其目前1000多亿美元的总收入中,来自IT服务和咨询服务的总收入已经占到六成之多。而对于戴尔,代表其核心集成整合能力的服务业务显然还处于成长期,其全年近600亿美元的收入中,服务业务只有1/5左右。戴尔在确定了未来发展路线之后,还需要在服务团队和服务行业中的品牌影响力上继续加大投入。

  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和Google一路领跑,IBM、微软等公司在企业云计算市场已经投入大量资本。从目前看,应用最多的云计算模式是大企业中的软件即服务(SaaS),像亚马逊的AWS平台、Google的App Engine平台都已经俘获了不少用户,微软也通过推出Windows Azure、IBM通过研发Hsdoop云计算软件争取在云计算市场中的更多份额。与这些厂商相比,戴尔在自有云计算软件平台上的欠缺是其最大短板,虽然目前他可以通过与微软以及更多像Joyent这样的中小云计算软件厂商合作,但在未来尽快发布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品牌仍然不可或缺。

  迈克尔曾表示,戴尔未来的发展将“既强调内生增长也强调外部扩展”。一个不再偏执、更加开放的“新戴尔”或许将在更短的时间内重新回归到其上升曲线之上。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