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释放云价值 新一代的高效节能数据中心

  季晓文:如何构建云计算智能化数据中心


▲Emerson 技术服务部经理季晓文

  原来关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定义都是分散开的,作为理念上不相关的东西看待。但是现在在云这样一个概念里来讲,数据中心里面所有不可以浮动的设备都应该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看待,比如微软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集装箱包括里面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制冷设备、供电系统都是作为一个完整实体被提供的,所有的必要部件都会分装在一个集装箱里,这个集装箱是我们现在所定义的一个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

  因此,Emerson将所有的IT设备和支撑IT设备的环境,以及构建这个环境的(Pce)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考虑,并考虑他们之间的管理,将之作为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就这一点而言,和我们原先所说的数据中心不太一样。

  数据中心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讲,从设计,到实施、运营,再到持续的优化,其实是一个循环。就这个循环来言,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或者说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并不是特别明显,但是随着数据中心越来越模块化,其实会变得非常的显现。在设计阶段来讲的话,作为基础设施本身,主要是考虑到IT的需求,所谓的IT需求并不是具体到服务器的数量,而是指所期望的运算能力、网络交换能力以及数据存储能力。因此,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必须具备这个能力。

  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讲,必须满足五个需求,即供电、制冷、空间、安防和布线。出于对IT设备本身的考虑,采购的IT设备标准必须统一。新建数据中心,空间已经变成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要素,更多的是考虑用电。但其实在用电程度上也隐含了对智能的需求。

  运营过程中,IT的部署,不是基础设施的部署,而是在于IT的部署,因为IT的部署,甚至于虚拟机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整个IT的需求,而且是在不停的动态变化。所以,对一台理想的服务器来讲,对散热和供电的要求应与运算量成正比,因为服务器在空转的时候,至少要跑操作系统,裸机是没有意义的,也许至少要耗掉30%左右,理想的话应该接近于零,但这基本不可能。越来越多的服务器厂商已经往这个方向迈进,在这里面呈一个线性的关系,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调整需求或者预判。

  从管理层面上讲,有三个地方必须引起重视。第一个,一定要保证IT的可用。把整个数据中心分成几个层面,最下面基础设施,上面是IT,IT上面是业务应用,每个层面和上个层面都是消费关系,服务是否可用直接关系到存在的必要性。所以,这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满足第一位的情况下,接下来两点则可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从数据中心实施的运营过程来讲,可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部署,就是部署过程。第二是IT业务系统,其实对于任何一个系统上线,统称为业务上线,所有的IT人员都尽量的把自己也称之为一个业务部门。对于任何一个业务构成,就数据中心而言,有纯粹的业务逻辑以及IT层面,以及基础设施层面。所以系统上线会牵涉到所有的人。业务系统上线之后就要提供服务,在最下面的层面提供服务。当然服务跟业务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因为这当中隔了IT层面,但是还是需要衡量,然后进行调整。因为数据中心有维护期、维护日,已经预定义出来的维护动作,能否衡量或者评估自己的维护动作对业务产生的威胁。

  第四,持续到优化的层面。数据中心一旦运行起来之后,热力场或者气流场的存在直接会影响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是否过热,供电是否足够等等问题。设计最初预想的气场图和实际的气场图是有差异的,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尽管科技的发展可以缩小现实与设计之间的差距,不可能完全缩小。到了差距无法缩小的时候,就应该增加一个模块,模块化一个数据中心建设起来不难,但是问题在于模块的边界怎么去突破。为什么集装箱型的数据中心和模块化的数据中心之间存在一个壁垒,两个集装箱之间的壁垒是没有办法突破的,因为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但是如果是模块化的话,就可以灵活调整,可以融二为一,这就是本质的差别。在这个差别里非常关键的一点,一是模块化,二是管理能力能不能使这个物理的壁垒突破开来。所以,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做到两点,管理能力能不能实现这种灵活的可调整的可适应的过程。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