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样密集的存储密度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对连续数据的存取有着极大的性能优势,但是对于随机访问和数据查找就变得更加困难了。为了给各位看官一个具体的参照,我们来设想一个具备7200RPM主轴转速的3.5英寸硬盘,这就相当于磁头在以120 km/h的速度高速移动。它的单碟容量是500GB,这就意味着每一个bit之间相距仅有100个纳米。1000个纳米的距离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致的多。
你可以想象,硬盘的磁头以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飞驰着。而它的响应时间必须精确到毫秒后面的小数点。而它所抓取的信息之间的间隔是纳米级别的宽度。
为了更够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存取数据,2TB的黑盘采用了二段式微型电压驱动机械臂。在磁头移动到数据的上方时,磁头还可以进行500纳米精度的微调。这个远会超出主机械臂所提供的精度。然而这种二段式的定位方式并没有应用在1TB的黑盘上来。它仅仅使用的是一段式的定位。根据西数的解释,原本2TB的黑盘并没有采用两段式的定位机制,但考虑到这会增加读写性能就不计成本的使用了这项技术。因此为了节省成本1TB的黑盘将采用一段式的设计。
▲
当然西部数据也已经承认,新的1TB黑盘将比那些集成4个碟片的2TB表弟稍微慢一些。1TB的驱动器有着126MB/s的持续传输速度而2TB黑盘可以达到138MB/s。似乎你这里会怪罪西数,但事实上这种情况也非常好理解。2TB的硬盘拥有4个碟片,它就拥有4个最大外径速度。而1TB的硬盘仅有2个碟片组成,它仅有2个最大外径速度。因此这是物理结构所造成的差异,并不能归咎于西数的设计。
尽管新的TB级黑盘没有更快的持续传输速度,但是它也没有放弃支持SATA 6Gbps这张王牌。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硬盘的持续传输速度仅有126MB/s,它甚至还没有达到最初的SATA1规范中的150MB/s的带宽。但是它却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磁盘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