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航天卫星遥感监控一体化海量存储方案

  核心发展趋势带动海量存储的大规模需求

  通过长期分析和实践,我们认为分布式并行处理、集中存储管理、统一业务调度与资源管理的体系结构是航天领域信息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对存储系统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提出多项核心需求:

  1、 海量高可扩展并行数据存取

  当前的航天信息系统中文档、报表、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增长越来越快。SAN架构因扩展性有限、跨平台数据共享困难、管理复杂等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需求。传统NAS架构和设备由于协议开销大、带宽小、延迟高、可扩展性差等原因,不利于海量数据的并发访问。因此,主流厂商逐渐向海量存储需求的用户推广并行文件系统,这些并行文件系统具有性能高、扩展性,高可用等特点,并在流媒体应用、工程设计、视频监控等领域取得成功的应用。

  2、 异构平台的数据共享访问支持

  航天领域依赖于大量不同用户使用的各种先进的设计应用程序和工具。这些工具通常由包括多种操作系统、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的复杂基础设施提供支持。通常经过数十年的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可能包含Unix、Linux、Windows等不同操作系统,以及FC-SAN、IP-SAN或作为单一设备而存在的NAS存储设备,这给数据的集中访问和处理以及系统的统一管理提出了极大的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此类环境,管理员将面临永无休止的软硬件升级和互操作性问题,而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航天事业建设需求。

  3、 完善、可靠的在线、近线、灾备等多级存储结构

  PB级海量存储系统一定是多级存储结构的。在航天领域,在线存储区为卫星数据的在线接收、处理提供低延迟、高并发、高吞吐量的支持,满足数据接收对时效性的需求;近线存储系统则为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处理级在线归档等应用提供支持,这一过程通常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以满足不同研究分析的需求。离线存储提供数据的归档/备份支持。远程灾备系统则为系统提供意外情况下的可用性支持。

  4、 统一存储管理

  由于卫星数据的复杂性、关联性,以及类型繁多的处理、应用需求,信息系统必须支持对在线、近线、离线及远程灾备区的统一存储资源管理,以及FC、IP、Infiniband等多种网络的网络管理,和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数据管理,支持对数据存储策略设定,并提供对系统事件的日志记录和系统工作状态的检测报警功能。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