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好钢用在刀刃,IBM推Easy Tier分层存储

  追求更智能、更优化的智能分层存储

  实际上,IBM并不是业界第一家提出基于子卷甚至基于数据块的自动分层存储解决方案的厂商,之前EMC已经提出了FAST1.0和FAST2.0两个版本,FAST 1.0版本还只能移动整卷的数据,FAST 2.0就已经提供了子卷级的自动分层存储,可以说FAST也是以完全自动的分层存储性能优化为最终目的。

  不过EMC的FAST自动分层存储解决方案和IBM Easy Tier在具体实现上其实还有一些微妙的差别。EMC强调的是策略驱动,根据用户历史数据分析来手工制定热点数据的迁移策略,当然,系统内部也有内置的建议策略可供参考。IBM则完全通过系统的算法来自动实现优化。两种方式各有优劣。

  IBM认为通过策略实现热点数据迁移的方式,需要以往的历史数据用于制定策略。并且实际应用环境中,数据的访问状况是实时变化的,往往不能够即时在策略中体现并随之调整。因此,基于系统内部算法的自动调整更加灵活,性能优化的效果也更好。

  不过基于系统内部算法的自动调整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系统内置的算法是否得当,将严重影响自动自动分层存储的系统优化效果。庞文铮表示,IBM Easy Tier有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系统内部维护一张较为复杂的数据管理表,记录该位置上数据的访问频次、迁移策略等等信息,同时,整个策略同时也有一些自我学习的过程,根据系统运行的历史积累一些数据,作为系统制定迁移策略的依据。

  其次,通过系统算法来自动判别迁移数据,本身对系统的处理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要求强大的计算能力。也因此,IBM Easy Tier只在应用Power6处理器的最新一代高端系统DS8700上才能使用,老版的DS8300和DS8100暂时还不支持,暂时也看不到部署到中端DS5000系列上的计划。而EMC FAST则已经在其CLARiiON系列中端系统上部署。  

  目前来看,智能分层存储方面走在前面的当属Compellent和3PAR。Compellent实现了更细粒度的数据块级别的自动分层存储。能够将磁盘打碎成无数个小的区块,每个小的区块上存有一部分元数据来保存这个区块的读写记录和压力,一旦这个区块的读写压力超过某一设定值,保存在该区块的数据会被自动迁移到性能更好的磁盘上去。整个系统的迁移平滑无缝,不需要人工干预。

  Compellent尽管在技术实现上较为领先,但考虑到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限制,对智能分层存储的推动力仍然有限。如今,IBM、EMC等大型存储系统厂商已经加入到了智能分层存储的战局中,将标志智能分层存储真正走向存储的主流应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相信智能分层存储方案还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甚至某一天,就成为存储系统的必备功能之一,而用户再也不必关心后台如何实现的智能分层。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