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SAS接口标准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和传统并行SCSI接口比较起来,SAS不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显著提升(现在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为320MB/sec,而SAS才刚起步速度就达到300MB/sec,第二代SAS技术就已经达到600MB/sec甚至更多),而且由于采用了串行线缆,不仅可以实现更长的连接距离,还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并且这种细细的线缆还可以显著改善机箱内部的散热情况。
SAS技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光支持SSP(the SAS SCSI Protocol,串行SCSI协议),也支持STP(the SATA Tunneling Protocol,SATA通道协议)。后者使得SAS控制器可以支持SATA硬盘。这样一来可以使用高达1TB的SATA硬盘来创建高容量磁盘阵列,也可以使用15000转的高速SAS硬盘来创建高性能磁盘整列。甚至可以同时创建者两种阵列只要RAID控制器提供足够的SAS端口。
随着SAS步入6Gb时代,6Gb/s SAS相比第一代SAS带来了更多优势:
双倍提升的带宽:从3Gb/s提升至6Gb/s,
更智能的扩展器(expander)设备识别:运行于6Gb/s 下的设备检测扩展到256个设备,SAS扩展器(Expander)智能检测设备减少了检测大型拓扑连接的时间,并支持Zoning分区功能,允许Table-to-Table的路由。由于缩短了SAS设备的检测时间,从而允许更为复杂的拓扑结构。
增强的Zoning分区功能:Zoning分区功能在6Gb/s中作为标准化功能提供;而在3Gb/s中是厂家自定义的。Zoning分区允许多个服务器来共享使用存储设备,提高了储存的使用效率,并可通过Zone分区来控制访问权限,提高了安全性,在大型的SAS拓扑中这项技术意义重大。
加强的抗干扰能力使得信号增强,连接线缆支持也提高到了10米,在机房布置环境中更为灵活。
兼容上一代3Gb/s SAS。此外,与用户从SCSI或者SATA第一次过渡到3Gb/s SAS不同,6Gb/s SAS可运行于现有的3Gb/s SAS架构上,可用现有的SAS背板和线缆,而不必做较大的改动。
不过根据各厂商官网上发布的产品信息,6Gb/s SAS RAID卡暂时只有LSI公司能够提供。
作为一种新的存储接口技术,SAS不仅在功能上可与Fibre Channel媲美,还具有兼容SATA的能力,因而被业界公认为取代并行SCSI的不二之选。衡量一种技术的优劣通常有4个基本指标,即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成本。
回顾串行磁盘技术的发展历史,从光纤通道,到SATA,再到SAS,几种技术各有所长。光纤通道最早出现的串行化存储技术,可以满足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扩展性的存储需要,但是价格居高不下;SATA硬盘成本倒是降下来了,但主要是用于近线存储和非关键性应用,毕竟在性能等方面差强人意;SAS应该算是个全才,可以支持SAS和SATA磁盘,很方便地满足不同性价比的存储需求,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扩展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