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nStor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来防止不同系统之间由于不合适的共享,而导致LUN的崩溃,但还是存在一个基本的失效切换的问题。失效切换的问题其逻辑上是本地LUN共享的一个实例。结果是,失效切换更多的是外在的而非透明的问题。
Windows Server 2003处理该问题时措施很严格。有问题的卷从视图中消失,所有的通信被终止。只有通过从不同的路径进行通信,进行重启动方可恢复失效卷的一个新实例。
另一方面,Linux答应多个安装点,这个功能看起来可以使得失效切换变得半透明。在破裂性的失效切换之后,Linux中的应用程序将一直运行。 例如,我们拔掉了硬盘的连接端口,之后我们打算运行一些应用程序。 除了两个例外之外,其他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正常运行。这两个例外是:oblDisk基准测试程序,该程序显然是需要调用设备的,以及SuSE的YaST2硬盘分区工具,该程序一直不结束。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重启动系统时,Windows Server 所采取的严格方案有其合理之处, 要成功地重启动SuSE Linux,因为我们已经安装了该驱动器两次,所以必须手工干预,即重建该驱动器硬盘的目录树。
从这些事实和数字来看,nStor系统并不受限于32位 WinTel架构。非凡地,为了改进磁盘分段效率,nStor系统有一个最小的起始块尺寸:64KB, 这是Windows环境下的I/O的最大尺寸。该块尺寸可以设置为128KB,这是Linux环境下的非常好的的I/O尺寸,尺寸最大可到256KB。
自然,这种多样性扩展了该存储系统的性能监控能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调整硬盘阵列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I/O传输优化方面,需要这些信息。关于LUN的性能数据包括:读写传输率;I/O读写命令大小;读写字节调整;nStor阵列生成提前读请求的频率;阵列群写命令的频率。
总的目标是在硬盘上避免写入块的分裂。理想的情形通过写命令,把数据块作为一个整体放置在每个硬盘中, 数据块的数目同组成整个条带的硬盘数目相等。这一点对于RAID-5 and RAID-50阵列的写性能尤其重要。
我们将在InfoStor的下一篇文章中具体了解SAN的性能,因为我们将深入研究在SMB环境下构建SAN的性能和成本。
实验室场景
检查内容:2Gbps SAN架构
测试内容:两只Brocade SilkWorm 3200交换机
8个 2Gbs端口 (SFP)
ISL 端口干线合并
用于架构监控的WebTools软件
基于端口的SAN分区
nStor 4520 存储系统
两个WahooXP RAID控制器
1GB 缓存 双 Fibre Channel端口 (SFP)
主动-主动配置
RAID level 10 和50阵列
可扩展容量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