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厂商的建议
我曾先后与ESG首席分析师和创始人Steve Duplessie、ESG高级分析师兼合伙创始人Tony Prigmore一起,与十几个中国的存储厂商进行过交流。根据与他们的交流,建议中国厂商要小心以下误区:
1.避免把焦点放在“我想做什么”上
不少厂商的“自主技术、自我品牌”战略都过多地建立在“我想做什么”之上。而我认为,品牌的支撑点是核心竞争力(成本优势或技术市场细分优势),如何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如何解决具有代表性(足够市场空间)的问题应该是公司产品研发的战略重点。建立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把焦点放到市场走向和客户需求上,即“用户现在和未来要什么”。
NetApp公司创始人Dave Hitz曾多次强调,厂商在做任何决策之前,在决定“我想做什么”之前,一定要先换位思考,从客户需求角度来定位自身的产品战略和业务战略以及发展规划。只有这样,厂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在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中期产品路线图前就匆忙建立品牌,常常让厂商迷失在“我想做什么”上。
2. 重产品研发,轻业务模型
OnStor、Verari、Copan System在各自细分市场上都有技术“绝活”,可以说在某些技术上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但目前三家公司业务状况却处于亏损状态。ESG认为,业务模型比技术研发、产品的市场细分价值都更为重要。
建立业务模型的基点是了解自己的长、短处,并做到扬长避短。要逐步建立自己独特的市场空间。如果硬件成本优势是你的长项,产品研发是你的短处,那么技术“嫁接”可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如果产品低成本是你的长项,现金流是你的短板,大范围铺代理商将会把一个小公司推向破产。在全球经济环境下,要学会如何通过全球化资源整合,为我所用。你的竞争对手全球化,你的机会同样也能全球化!你起步于中国,但不局限于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