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十二款iSCSI阵列横评之七:兼容特性

多路径I/O技术的比拼

多路径I/O技术要比链路聚合技术复杂得多,因为它要求停止iSCSI initiator端和iSCSI target端的对等模式。例如在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时候,每个厂商支持多路径I/O技术的产品都需要配备一个特殊的产品模块,叫做DSM。我们在这次测试中非常幸运的选择了Windows2008操作系统平台,因为每个存储厂商早已经不再开发相应的DSM模块,在现有的Windows2008的平台下,他们都可以很好的支持多路径I/O技术。

在Linux平台,我们对多路径I/O特点的测试并不是十分成功,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支持这个功能,即便是支持的产品如果想实现这个功能的话,看起来也需要很多烦杂的安装和重配置工作。

这些厂商给我们介绍并提供多路径I/O技术的最主要原因是它能够在各个控制器之间分配负载。测试中有5个系统都拥有两个内部控制器,这5个系统分别是Dell PS5000XV、HP StorageWorks 2012i、Kano NetCOR 7500、Nexsan SATABeast和NetApp FAS2050。这一阵营中还有一个系统是LeftHand NSM 2120,他也可以将多个控制器以单一的iSCSI target来运行。

这六款产品每个都可以使用多路径I/O技术来扩展负载能力,尽管其中的一些配置起来要比其他的难一些。Dell PS5000XV、Kano NetCOR和LeftHand NSM2120这三个系统通过很方便操作,就可以对外服务器端呈现一个IP地址,然后自动的进行负载均衡和故障切换。与之相对照的,HP、Nexsan和NetApp的多控制器的存储系统在配置多路径I/O技术的时候都需要手动操作,它要求明确地指出每个iSCSI initiator端与多路IP的连接以及与存储系统对外使用的target端连接。

如果在一个存储系统内部你需要连接的是任何一个单独的控制器的话,多路径I/O技术是不会为你提供任何好处的,相反比起链路聚合的方式还会有很多反作用,包括较低的性能、很高的复杂度和管理的难度。例如,我们在测试NetApp的系统时同时使用了多路径I/O技术和链路聚合技术进行配置,结果发现链路聚合的方式可以提供10%-36%的性能增长,同时通过多路径I/O技术实现负载均衡。

尽管我们在测试中没有发现哪个产品在互操作性方面是完全失败的,但是我们还是发现许多产品的设计细节并不是很好,它们使得一些网络管理增加了复杂性,也让建立一个高性能、高可靠的存储网络的过程更加困难。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