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专家解答有关存储虚拟化的疑惑

【IT168 资讯】编者按:
很少有什么技术,像存储虚拟化那样令人困惑。我们可以比较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的基本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多个操作系统实例跑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但是存储虚拟化的概念,却很模糊,现在有多种解释方法。一些存储虚拟化产品可以跨越不同厂商的不同产品,而另一些存储虚拟化产品,则仅限自身,无法与其他厂商产品通用。还有一些存储虚拟化,可以将虚拟化添加到完全没有虚拟化的产品中,例如自动精简配置。

事实上,一些存储专家也对于这些概念感到很困惑。本文我们将一起拨开虚拟化概念的重重迷雾,看清存储虚拟化的本质,以便决定究竟哪种虚拟化产品更适合我们的IT环境。


虚拟化的种种优势

首先,我们还得回到上面的问题,什么是存储虚拟化?简单的说,一个虚拟化存储系统,你可以写数据到所有磁盘。假如你有一个虚拟化磁盘阵列,再假如其配置是若干个147GB,10,000 rpm的磁盘,建立LUN并采用了RAID 5级别保护,这时,虚拟化系统允许你存储奇偶校验数据到所有的磁盘。这就可能导致一个问题,存储管理员无法确切的知道哪些数据存放在哪块磁盘上,如果说刚刚接触存储,这可能会引起不安;但是只要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充分的冗余和失效备援足以打消我们不安的念头。

虚拟化的优势还在于存储流程的自动化:从创建、分配、直到开始写数据到一个新卷,管理员这些操作的时间都被自动化节省。你只要告诉虚拟化存储系统你所期望的卷大小,剩下的工作就都可以交给虚拟化系统来完成,系统会给你自动选定合适的磁盘,自动的条带化数据。

尽管存储虚拟化的这些自动配置可能并不是100%合理,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存储虚拟化系统还是非常高效的。跟传统的存储相比,以往存储管理员必须手动操作,来决定哪些磁盘适合哪种I/O和容量的存储任务。虚拟化存储则代替管理员做了这个工作,自动分析负载情况、存储任务以及各个磁盘的物理状况,迅速的做出合理的决定(哪怕不是最好的决定)。


自动精简配置与虚拟化

随着存储虚拟化基础的建立,很多更高级的虚拟化能力也变成可能,比如自动精简配置。说到自动精简配置,近年这个概念是被炒得火热。自动精简配置允许存储管理员分配极大的逻辑容量给应用,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的物理磁盘。比如说,你可以分配500GB的容量给Microsoft Exchange环境,但是你实际的物理磁盘只有80GB。

上面的例子,似乎说明不了自动精简配置的优势所在,可能是因为80GB的容量太小,但是如果说,你将整个存储系统做自动精简配置部署,以往15TB的容量才能满足使用,但是部署之后你可能只需要购买5TB的物理磁盘。这意味着你可以节省整整10TB的各种层级的存储,不仅仅是磁盘的价格,还有相关的电力能耗、制冷费用等等。就算你最后还是得添加10TB的物理磁盘容量,那么这个过程也将会是分批分笔添加,而单位磁盘容量的价格趋势一直以来都在下降,你也将因此节约大量的成本。

说到成本,我们不妨回顾以前:最早期的存储虚拟化产品,初衷并非完全是节约成本。存储虚拟化最初的想法是整合不同厂商的产品。假如你的数据中心的建设跨越了很多年,其中有多个不同厂商的磁盘阵列,那么虚拟化可以将其整合到一起,采用统一平台来简单的管理。这些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多是基于X86芯片的。一些是in-band解决方案,另一些是out-of-band解决方案。本文并不打算讨论两种方案的细节,大体上讲,两种解决方案的区别在于,in-band解决方案没有代理,所有的存储数据流都通过这些应用,而out-of-band则有服务器代理,仅仅管理通过该单元的信息流。一般认为,in-band可能比out-of-band的存储性能略弱,但是实施管理比out-of-band要简单。

其实对于in-band 和out-of-band的讨论,我们不用非得分出胜负,因为现在除了服役很久的磁盘阵列,较少有新的磁盘阵列采用这种老式的虚拟化系统。虽然市场占有率较低,但是这些早期的存储厂商因为这些虚拟化产品而存活下来,这些厂商包括了DataCore、FalconStor、MonoSphere,这些厂商的产品后来也扩展到了SAN管理、复制、迁移等等存储领域。

当然了,早期的存储虚拟化也定位于节省成本。但是对于大多数客户而言,虚拟化产品当时的稳定性风险,要远远大于虚拟化能够带来的成本节省。这些早期的解决方案也需要双重配置,你必须配置你的磁盘阵列,还必须配置你的虚拟化应用。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