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存储专家评析:知名存储厂商容灾解决方案

IBM

该方案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容灾设计实际案例,也是国外先进技术在中国应用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灾难恢复采用同步数据复制,可以达到最高数据保护级别,但易受距离、通信线路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而采用异步数据复制虽然不受距离和线路的限制,但一般会丢失一些数据,这对于电信级别的应用往往不可接受。而本方案通过采用IBM的层叠技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吸收二者之长,而摒弃了二者之短。

特点与优势

一方面,这个容灾方案设计完整、技术论证充分,以DS80000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对于容灾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无论是容灾级别的设计还是对客户业务需求的把握,都体现了IBM咨询服务部门非常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该方案采用了IBM的中间点技术,与其他厂家的时间点的快照不同,可以节省一倍的存储空间,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实时性,减少了延迟时间。该方案采用了IBM的远程集群技术(HACMP),构建了一个可以支持Share 78所定义的7级灾难恢复的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可以支持自动切换。

建议与不足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豪华”级别的容灾系统建设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够承受的。另外,对于容灾系统上线之后,客户内部的管理和流程优化问题,既是下一步运营商应该思考的,也是系统最终成败的关键。


Intransa

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完全基于iSCSI技术和产品构建大容量存储、高可用性、本地备份、远程容灾的完整解决方案,它以卫生行业业务系统为例,但可以适用于其他行业相应需求的实现。它采用D2D2D模型,将用户数据从磁盘阵列备份到本地磁盘库,再经IP链路备份到异地磁盘库实现数据容灾。该方案提供了一个从存储容量、读写性能都非常容易扩展的架构,因此从扩展性上来讲,适用于大中小各类企业。但由于在实现远程容灾时,数据的远程传输和恢复依赖于WAN网络,考虑到WAN远程连接的带宽和可靠性,所以对数据丢失量比较敏感的关键业务系统,在应用该方案时还需要对系统同步的数据量和WAN的传输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

特点与优势

该方案最大的特点是本地磁盘库和异地磁盘库都是基于iSCSI协议实现的IP网络存储设备,具有远程连接能力和可扩展能力较强的特点,保证了本地备份的高效率和基于WAN的广域连接和灾难备份能力。与其他方案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便于部署、易于实施。

建议与不足

由于这是一种基于第三方备份软件实现的数据备份方案,能够实现的灾难备份级别较低,恢复时间指标和数据丢失指标都不会太高,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恢复性必须依赖于规划良好的备份策略和流程。该方案也可以作为其他磁盘镜像灾备方案的补充。如果能更详尽地描述硬件产品的物理连接方式,以及相关管理软件的部署状态,则更能体现全iSCSI实现的特点和优势,也便于同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全iSCSI技术和产品实现存储容灾的细节。


浪潮

该方案是典型的制造业异地灾难恢复解决方案,通过主机的卷管理器实现数据复制,适用范围广泛,是由异地集群系统构建可自动切换的灾难恢复方案。该方案采用VERITAS Volume Manager的Volume Replication软件来实现主机级的数据复制,只需要在每台需要数据复制的主机上安装卷管理软件即可。该方案适用于使用了VERITAS虚拟磁盘管理软件的各种应用系统、单个应用系统关键数据的同城灾难备份。

特点与优势

该方案构建了一个远程异地集群系统,备份中心的服务器可以自动获得生产中心的运行情况,在发生灾难时,自动将备份中心的各种应用启动起来,从而替代生产中心的已经停止的服务。这种方案对于线路、数据存储方式没有任何限制,在网络上只需要IP可达,对带宽要求不高,在存储方式上,无论是SAN存储网络还是DAS直连存储都可以适用,该方案具有成本较低、数据没有丢失、实施难度较小的优点。

建议与不足

由于该方案基于主机端软件实现数据的本地、异地同步更新,无法跨越应用系统,而且对生产系统的IO性能影响较大,备份距离也受到很大限制。从灾难恢复的操作流程上来说,为了防止误切换问题,建议采用经过人为确认的自动切换方式。


McDATA

该方案基于存储网络基础架构技术,适用于各种需要远程或广域存储网络的应用环境,特别是对于容灾应用中的重要指标RTO、RPO有较高要求的大规模应用更为重要。它为各种基于存储网络的灾难恢复应用提供了高性能的数据传输方案,通过光纤通道路由器实现了光纤通道协议到IP或其他远程通信协议的转换,支持距离从100公里到上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的灾难恢复应用。

特点与优势

该方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和独特的技术来提高通信链路的带宽利用率,为提高关键应用(特别是容灾应用)整体性能奠定了基础。此外,该方案的故障隔离、快速恢复、支持多存储环境等特点可以为用户带来诸多益处,提高了存储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价格比。该技术的深缓冲和快写功能可以在很长的距离上保持全链路利用率,对于提高远程数据交换和传输应用的性能具有关键作用。例如,执行基于阵列的远程复制或与iSCSI技术集成,允许客户充分利用其现有投资部署高性能的业务连续性或服务器整合解决方案。隔离fabric内的控制和管理协议,防止因为长途线路的不稳定而导致的存储网络系统的不稳定。这是基于存储网络的远程数据传输所必须的功能,否则不但还没有起到灾难恢复的作用,自身就已经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灾难。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压缩,减少了对带宽的需求,不但提高了链路的吞吐量,而且降低了数据复制的响应时间。支持线路的负载均衡,可以同时为同一灾难恢复应用提供多条数据传输线路,保证在灾难发生时对线路的影响降到最小。

建议与不足

没有看到数据加密、安全访问控制等安全功能的描述,如果加上安全功能,该解决方案就比较完美了。


同有飞骥

该方案是典型的基于数据备份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将本地备份的概念通过网络延伸到异地,从而使备份中心可以在生产中心出现灾难时,利用备份的数据实现应用和系统的恢复,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行。

特点与优势

成本低,易于实现。数据备份几乎是每个信息系统数据保护的基本配置,通过这种远程备份(或称电子仓库-e-vaulting)的方式,可以非常简单地将原有的本地数据备份方案扩展为灾难恢复方案,原有的数据备份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原有的技术人员只需要已有的数据备份知识和经验就可以很好地维护和使用新的灾难恢复方案,其实施和使用成本很低。

可靠性高。数据备份是非常成熟的数据保护方案,一直以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应用系统中,其方案的可靠性已经获得业界认可;数据备份的介质是磁带,并且采用离线存储方式,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可以获得充分保证;最后,数据备份可以保存多个时间点的数据副本,可以防止数据复制所存在的本地数据损坏导致异地数据同样损坏的问题。

由于实现了大量数据的备份和远程保护,而且基于专网实现了数据的异地远程复制,所以该方案可以抵御较大的灾难风险(取决于本地数据中心和异地备份中心之间的距离)。该方案也充分考虑了对用户投资的保护,可以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从功能上和性能上逐步扩展,满足用户未来不断增加的容灾需求。该方案的特点是充分考虑了用户的现状、成本以及对用户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方案比较合理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建议与不足

备份系统会占用较多的业务系统资源,在业务系统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该采用更先进的本地备份技术;另一方面,该方案仅仅采用备份技术来保护数据,因此当灾难发生时可能会有业务数据的丢失,而且业务应用程序的恢复时间也可能比较长。但正如文中指出,设计者已经为方案的扩展做了充分的考虑。


SEPATON

该方案基于虚拟磁带库(VTL)技术和VERITAS数据备份软件,共同实现备份磁带数据的远程容灾,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平台需要进行快速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行业,特别是那些不希望改变他们原来基于磁带备份的作业方式、保持备份应用的连续性的用户。该产品可以从3.5TB的虚拟磁带空间扩展到1000TB,最高备份和恢复速度可达每小时4.3TB,可以满足当前绝大多数应用环境的要求,并且具有可观的扩展能力。

特点与优势

该方案提供了在SAN环境中磁盘到磁盘的高速ServerFree备份,不仅提高了数据备份和恢复的速度,而且消除了对LAN的压力、大大减轻了应用主机处理备份的负担,具有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种开放异构平台、备份时间窗口较小、备份与恢复效率较高的优势。同时,利用备份软件自身的多种功能,实现虚拟磁带数据向物理磁带上转移的功能,从而实现备份数据的可移动性。该VTL的ReadyRestore软件提供了一些增值功能,例如综合全量备份、终端用户恢复、基于内容的压缩、多点备份/恢复、镜像备份等,利用备份软件功能实现异地备份和数据级容灾。该方案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成本较低的灾备方案选择,也可以作为各种基于磁盘镜像灾备方案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方案,用于所有其他非关键业务数据的灾难备份,以及历史备份数据的异地保存,应用范围非常广阔。

建议与不足

该方案本质上还是一个远程磁带库备份与恢复的解决方案,实现的灾难备份等级较低,恢复时间指标RTO难以很好保证,数据丢失(RPO)基本在一天左右,从方案本身也无法确保备份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恢复性,必须依赖于规划良好的备份策略和备份流程。它是一个D2D的虚拟磁带库方案,没有集成物理磁带库,在进行虚拟磁带到物理磁带复制和转储的过程中,需要额外的时间并占用额外的SAN资源。希望今后可以集成物理磁带介质,具有D2D2T选项以扩展系统功能。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