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地震信息化反思:减震救灾 IT当关

    5月12日,不仅是一个沉痛的地震纪念日,也是地震信息化的反思日。面对地震,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祈福、自强,更重要的是要认真思考:除了加强信息公开化、强化公关危机处理外,面对这样的灾难,如何加强地震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通信、互联网、软件等IT技术让发生灾难的时候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从2000年开始,我国地震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地震系统的信息化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效益,但不可否认,在系统建设中也仍有不少亟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与课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网络建设上,我国地震网络应用落后,地震网络主要设备缺少备份,如主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和UPS一般只配备一套,一旦地震,设备出现问题,网络就会整个或部分瘫痪;二是在地震监测的数字化上,我国地震监测台网观测技术的落后状况没有得到较大改变,我国地震活动和前兆变化信息的监测技术仍较低;第三,统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全国尚未建设,地震数据信息主要由文件方式管理为主,还未向以数据库管理为主的转变,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仍较为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指出,今后要加大我国地震局和地方的经费投入,完善和提高网络软硬件设施的配置;推进全国统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实现地震数据信息由文件管理方式为主向以数据库管理为主的转变;加强全国地震通讯网络系统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和评比办法;加强对现场应急通讯网络的定期演练与维护,着手建立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信息发布体系,进一步完善地震信息网站的建设。另外,也要加倍努力培养IT人才,努力提高我国地震信息化水平。

  要成功预报地震,减震救灾,必须IT当关。从年初南方雪灾的灾后重建就可以看出,信息化重建工作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大IT软硬件投入,加强信息披露的公开化、及时性,制定灾难辟谣应对体系,建立强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力;同时,整合信息产业生态资源,加速技术创新与融合,强化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提高地震信息化水平,才能取得信息化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组织下,四川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指日可待。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