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地震信息化反思:减震救灾 IT当关

【IT168 资讯】5月12日下午,在中国的腹地四川汶川,一场灾难破地而出——7.8 级大地震,瞬间震动全国多个省市,让人们仿佛从汶川的天崩地裂中,窥见32年前席卷24万条生命的唐山大地震的狰狞面目,伤亡之惨烈,震惊世界,令人余悸不已。

  然而勿庸讳言,另外一种令人余悸的是各种负面信息、谣言开始传播,四处传播。从地震发生伊始,短短十分钟内,各种互联网聊天工具、短信中到处充斥着地震的各种各样消息,或是道听途说,或是“联想丰富”的戏谑,或是不负责任地传播、夸大各种不确切的信息,或是封建迷信的无稽之谈,乘机发作、肆虐。

  2008是奥运年,欢天喜地张罗这一旷世盛举的中国人没有想到,与喜事相伴而来的这一年,还有灾难和事故。冰雪灾害、火炬遭抢、火车相撞、股市暴跌、公交车失火……国人的神经绷得太紧太紧,而今波及面如此之广的地震,前所未有,让国人心中颤栗、惊惶不已。而因此一些灾难中常见的流言非语,又插上了翅膀,四处忽悠。

  防谣言甚于防川。通过IT技术、通讯工具散播的传言、谣言将导致事态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其所引发的心灵恐慌可能会比自然灾难本身更具有破坏力。愚又不禁想起去年发生在海南的“香蕉有毒”、广东的“香蕉含类似SARS病毒”和“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风波,它们持续时间长,造成了重大社会恐慌,直接导致惨重的损失;而更早前,松花江上游支流牤牛河发生化工污染事故导致哈尔滨市民猜疑引发的“水危机谣言”,等等。这些谣言,危害不可谓不大。

  公开、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是此时此刻公众情绪最好的镇静剂,是减震良方。大灾面前,人会变得异常敏感,安抚人心对于救灾而言,十分重要。而要想让人不慌,迅速传递有价值、正面、重要的信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幸而此次由于政府处理方式是十分及时、得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正面播送,使以往动辄喜欢质疑、戏谑、传讹的网络、短信传播者较快转而向“天佑祖国”、“众志成城”的主流传播方向转变。

  为什么在水灾、风灾、地震等大灾面前总会出现流言、谣言四处?这是因为短期而言,正面信息、正确舆论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官方对外沟通渠道一时有限,一些部门主动发布信息的意识不强,对谣言的反应较为迟钝,出现了“失语”甚至“无语”的状况,民众只好转而求其次,以耳闻口传的方式满足自身对于此事件相关信息的需求;而在一些落后的地区,谣言甚至成灾,这跟当地信息传播落后、信息被破坏、隔绝,当地公关危机处理机制薄弱大有关系,致使以讹传讹、流言成灾无法驾驳。特别是现在一些空穴来风的谣言已摆脱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搭上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信息化快车,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爆发力更强、“杀伤力”更大。

  信息,信息,这是大灾大难面前,最为珍贵的东西之一。如今无论国内外,政府在危机处理过程时都高度重视对传言、流言、谣言等各种信息的控制、遏止,加快建立公共危机处理机制。

  谣言止于明,谣言止于信息。时下,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增强公共信息透明度,强化政府干预力,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使谣言止于公开、止于透明,便成了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也考验着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智慧。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