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金融案例分析:让基金公司的信息系统‘牛’起来

归结起来,飞康的灾备方案为YFD在众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所有业务系统的应用数据都得到实时的远程同步技术(包括各基金交易、报盘、直销、债券、核心用户数据库等),由于飞康采用了虚拟平台技术提供开放性的存储接口,因此系统内的所有服务器均可以通过其所使用的接口直接接入到飞康虚拟平台实现容灾(包括FC接口或iSCSI接口),以及今后可能加入的其他业务系统等。

2 飞康针对Oracle和SQL Server数据库的感知代理,使得数据库系统的专用灾备和瞬间恢复机制得以实现,数据库的恢复不再像传统容灾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一致性重演恢复,数据库系统的恢复速度提升到10分钟以内。

3 系统中出现的任何故障导致的灾难,都可以利用飞康持续数据保护技术实现瞬间恢复,这种瞬间恢复使得应用系统享受到了真正以恢复为中心的先进的存储保护技术。举例来说,业务系统中出现任何意外错误、黑客攻击、数据丢失等,都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的永久破坏,因为IPStor的快照技术使用户只需在生产中心内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找到任何完整的和正确的数据版本,恢复地点可以选择灾备中心,也可以选择生产中心,这在以往的各类灾备体系中,是不多见的,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容灾+备份的传统型混合灾备模式,而且,即使采用传统容灾+备份的方式,用户也很难享受到瞬间恢复的快乐,恢复永远是一个令人苦恼而繁重的任务。某某公司的信息系统真正具有了强大的后盾,形成了空前的安全体系。

4 飞康的多点快照技术对于每一个应用都可以自动产生多达255个数据快照,每一个快照都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将庞大的系统历史版本展现出来,即使不是用于灾难的恢复,仅仅用于业务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就已经是用户感受到了这个技术的强大之处。

5 建立异地灾备系统时,只需要本地和异地的IPStor专用管理设备直接通讯即可,工程量和维护复杂度十分小,这在过去是很难以想象的事情。一个图形化的管理界面将所有的保护策略和空间管理都有效地掌控起来,应用系统的安全已经能够被用户的IT人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过去,许多复杂设备和技术使各类信息系统的IT运维成本奇高,运行的有效性却大打折扣,今后,这种现象在该基金公司不会出现了。

6 传输带宽的占用率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改善。基金公司的网管系统对于灾备系统的运行进行了实时监测,飞康灾备技术中独有的MicroScan、压缩等技术使得广域网络的带宽占用大幅下降,这一特点十分突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节省了网络带宽就等于节省了大量的运行成本。

7 根据公司领导的要求,要求灾备中心系统实现定期的快速启动和演练,这在飞康的灾备体系中得到了完全实现。

8 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完善的具有容灾和备份能力的保护系统,总体保护成本不升反降。通过生产中心存储配置和灾备中心的开放存储配置,可以把系统建设的总体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9 生产中心的部分业务通过利用IPStor的容灾技术迁移到容灾中心,使得备而不用的容灾中心成为第二生产中心,两生产中心的数据互为容灾。

目前,基金公司的容灾系统自投产以来,运行效果良好,各业务系统有序运行,灾备体系的运行也有条不紊,对于系统的安全性成了强有力的保障。基金公司的IT管理人员认为,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全面的灾备是一项具有先进性的工作,而实践中确实能够真正感受到一次构建、终身受益的实际意义。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