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高峰论坛: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与云技术

  【IT168 资讯】EMC和英特尔的专家都指出,到2020年的时候,数据还会爆炸性的增长,这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到2020年数据的积累不会停止。

高峰论坛: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与云技术
▲高峰论坛

  王丛(ESG) :因为今天的会主要是谈的云计算和虚拟化,借这个机会,从马志强先生和宋炜先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虚拟化和云计算,之后我们再让厂商来谈一下。

  第一个问题就是以虚拟化的价值核心和挑战。宋先生,你先讲一下您的想法。

  宋炜(朝阳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 感谢赞助厂商给我们的这样的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心得,今天本来应该是厂商应该多发一些言的,我们用户在这儿,就先抛砖引玉吧,作为虚拟化因为我个人是在国外就职,最近才回到我们朝阳去,在国外虚拟化使用的是非常广泛的,目前在政府整个信息网络架构上面,我们正在做50的一个规划,虚拟化在我们的IPC当中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主要是像微软公司还有vml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我们想构建的资源管理中心的架构是一个高速的架构,目前只是定位在商业化的产品上,大家知道EML70%的市场份额是北美的,还有一些虚拟化的解决方案,还有别的一些厂商,但是这种在我们整个的架构中是一个部分。还有一些是是其他的解决方案,这个在我们的整个系统中,会构成我们的一个整体的一个架构。

  王丛(ESG) : 我们希望听听马先生,从腾讯的角度来讲你怎么看虚拟化?

  马志强(腾讯) : 其实谈到虚拟化,我觉得腾讯这一年来,其实在作虚拟化,在做云计算,在做平台,累计了不少经验,也有很深的感触。谈价值和挑战,我觉得先谈挑战吧。其实我觉得搞虚拟化对我们的这些IT人士来说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怎么把网络虚拟化连接起来,因为今天搞虚拟化,其实不是一个部分,自己就全够能搞定的,比如说我的一个服务器,我的1P8、1P10,提出这样的一些网络,对存储商是什么意义呢?可能面临的最基本的一些问题就是IP地址等等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今天提出了要做安全隔离,还有不同的虚拟机要实行无缝的传移,首先网络上你要实现能不能按照业界的标准进行良好的隔离。如果大家关注的话,很多很早的厂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开发出来,厂商有没有成熟的产品,这个都是一些大的挑战。

  比如说虚拟机的迁移对网络来说,你要构建一个稳定的二层的网络,这些挑战都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所以综合一句话,就是把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等等都看起来提供这样的一个服务,这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价值来说,大家做虚拟化和云计算这么长时间的,非常有感触了,如果你要告诉我你的服务器的利用率基本上保持在70 80%,你就不用说虚拟化了,其实虚拟化就是使你的IT的利用率能够提高上去。

  其次,还有一点,就是虚拟化可以使你真正的走向云计算。

  王丛(ESG) : 我在介绍厂商之前,我先介绍一下范圣俭先生,因为他来晚了。范圣俭先生是从戴尔来的。刚才两位用户说的非常非常好,我自己本身也学到了很多,我们从厂商的角度,一个是用方,一个是提供方,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怎么来看虚拟化的价值呢?

  李君鹏(EMC) : 我在存储行业里面已经做了非常长的时间,就是我在1999年加入EMC的,对虚拟化技术来讲,我们根本不陌生,现在虚拟化技术本身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你比如说虚拟内存,虚拟网络,在这几个表现形式里面,首先有虚拟内存,后来有虚拟网络,虚拟服务器比虚拟存储的发展要早,我记得在2003年开始就开始谈虚拟存储了,当时了虚拟存储就是有少数厂商在磁盘里面做了一个虚拟内存,当时这个就被认为是虚拟存储。刚才,就像两位用户提到的,虚拟化技术本身就是不物理资源做成一个池子,这样的话,他就提高了存储的利用率和服务器的利用率,但是虚拟化本身也带来了很多方面的挑战。就像前几位讲的,第一个就是在物理的环境下,我们很清楚,哪个应用运行在哪个平台上。

  在虚拟化环境下,你如果有几千台虚拟机你就很难能够很明显地指出哪一个虚拟机是运行在哪一个物理服务器上,再有一个在物理服务器这个环境里面,当你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可能很容易找到这是哪台物理服务器出现了问题,但是在虚拟环境里面,查找问题就非常困难了,在虚拟化的环境下,要求资源的提供是动态的不能是人工的去配置,这样的话,跟不上资源的速度。

  再有一个是管理要自动,再有一个是解决问题,需要用软件去自动滴查找到原因,这个都是虚拟化带来的挑战,但是虚拟化同时也改变了过去的使用模式。你比如说过去我们做热备的这种平台,现在就可以让很多的虚拟机在一个屋里应用了,那么他的这个容灾可能跟传统的方式又不一样了,虚拟化是一个大趋势,虚拟化就像云计算一样,他会改变一切。在座的都是IT的从业者,我认为我们在面对挑战和改变的时候,我们应该勇敢的去接受挑战。我认为从IT的从业者来讲,应该对虚拟化技术要抱着一个欢迎的心态,当然这个虚拟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没有挑战,我们的技术人员也没有太多的意义。

  王丛(ESG) : 范圣俭先生?您的观点。

  范圣俭(DELL) : 首先刚才路上的挑战让我在想,如果我们的交通也能虚拟化多好啊?就可以超越物理的界限了,虚拟化从IT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我们如何能够使物理的这个屏障取消了而可以直接达到你的目的。刚才的几位专家,都讲了很多的关于虚拟化的价值和挑战,我这里也是不从几点。从我这几年的理解。

  我觉得虚拟化就像我们的IT一样,永远都有好多种选择,刚才马先生说的这个方案,就是在提到这个重点,宋先生提到的这个重点有一点我特别的认同,就是你可以是那种渐进的方式去解决你的虚拟化的问题,在不改变很多的基础架构的前提下。

  另外一个,你可能会很革命式地来做,对虚拟化来说,我们作为一个IT从业者或者是用户,或者是合作伙伴,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永远要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我到底要什么样的一种架构,而不是解决当下的问题,为了虚拟化而虚拟化。这里面无论是硬件层、软件层还有你的架构,都有很多种可能性,我们不希望为了一个虚拟化解决一个问题,未来你又锁定在某一个平台上了,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道路的问题。

  第二个是,虚拟化确实给我们传统的各个方面的应用带来很大的挑战,我觉得虚拟化就带来一个不确定性,就是不可预测性,意味着,无论是我们的服务器,存储,还有网络,我们原来的硬件架构要比以前更智能必须要管理这种不可预测性,可以经营这种不可预测性,就是这一点,可能再举多一点例子,很传统的一些备份恢复,在虚拟机的这个时代都是不一样的,你可能考虑的要比以前更多,虚机里面的虚盘里面的还可以再虚,所以对很多的厂商来说,都要比以前考虑的更多,这是第二个方面,就是很多的传统的应用,在虚拟化的时代,都要调整。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无论是安全、备份、数据、计算各个领域。在虚拟化里面,都会给用户带来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回到第一个点,就是到底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架构来实现我们的虚拟化。

  王丛(ESG) : 我概括一下,就是中国的厂商和用户之间是有很多的共识的,马先生说的这句话,我还想他肯定是看了我的PPT,让我后面的PPT觉得非常的没有价值。还有一点,就是传统的到虚拟化之后,可以提高到80%。回过头来无论是厂商还是最终的用户,虚拟化都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再一个共识,就是在虚拟化的过程中资源我要能够动态管理,自动管理动态配置,这是大家对虚拟化的过程。

  其实虚拟化就像宋先生讲一样,其实我们是做到透明了,以前没有虚拟化的过程中物理和存储有一对一的的锁定关系,服务器虚拟化的过程是打破服务器之间的锁定关系,存储的虚拟化又打破了整个应用和存储的锁定关系。其实回过头来,这个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是一个动态IT的能力。就是说虚拟化对于提升IT动态的支撑能力,给IT一个比较好的弹性,我说以往谈的是可扩展,现在我们说的是要有弹性,所有的弹性是我要的时间我花钱,我不要的时间我不花钱物。

  第二个话题是云计算,有私有云、共有云,我们很有幸今天请到了两位用户,非常非常有代表性,我先从马先生讲,他怎么样看共有云和私有云的问题?

  马志强(腾讯) : 其实你问到到底是私有云先来还是共有云先来,其实我觉得在座的各位处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我觉得这个答案没有最终的答案。我今天可能,更多地跟大家分享一些互联网行业到底在发生什么事情,云计算在互联网行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可能对互联网行业它有他的特殊性,最基本的发生的一件事情,可能是共有云先来了,为什么呢?大家知道今天像腾讯都在搞对外开放,就是把我们的腾讯的业务,这个平台,要开放给最终用户,然后拥护可以把他的应用放到腾讯的平台上。

  就有点儿类似像face book等等他们做的一些事情,这一年来,我们的计划也是非常好的,计划上的一些应用都是非常快的上来了,很多用户看到腾讯的用户量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其实这就是一个共有云已经开始对外服务了。所以我觉得,互联网行业最先来的肯定是一个共有云。所以现在网络和存储和等等的一些服务等能快速地服务上面,然后让客户的数量有一个快的增长。

  所以这是从互联网行业来说,我觉得共有云可能会先来。

  对私有云,我觉得互联网本身就在用私有云的一些东西,我们今天可能会了解到,大的一些网络他们可能会了解谷歌等等的数据中心,就会发现他们这个里面没有数据的存储,那么到底怎么样实现大容量了存储呢?实际上他都有分布式的调度系统,比如说谷歌有GDP全部是分布式集群的方式来做,这个也是私有云的一部分,对用户和业务来说,他根本不知道我的数据到底村在哪儿了,所以这是对共有云和私有云的想法。

  王丛(ESG) : 很好,我们想听听宋炜先生的想法。

  宋炜(朝阳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 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现在认为私有云并不是一些真正的云计算,而公有云的这种模式,才是真正的云架构的模式,我认为在中国有它的特殊性,包括刚才马志强先生提到互联网企业,最先考虑的可能是本企业内部的这种私有云的一个计划,包括腾讯,包括百度他们首先想到是这个,再慢慢提供一些公有云的服务,而公有云这些服务在中国,可能现在还没有什么巨头,现在对互联网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没有提供这种像谷歌的搜索引擎等等一些大的巨头,我们可能都是玩一玩。而对于我们企业和客户来说,可能我们的选择不多了,再一个中国的企业也不会像国外一样,购买云化的服务来做这样的一个企业。

  据像现在调查,一些好的企业也只有购买了10 20%云的服务,而中国的企业更难得购买这种云的服务了,所以我觉得在中国的市场,必定是私有云也就是虚拟化这一块,必将进入企业和政府的市场,但是这个里面,因为我们今天是一个数据,跟存储有关的大会。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分布式存储的一些。数据这一个问题,我记得有一个人说过一句话,就是“数据是一切。”包括我们的互联网巨头,其实他们有的就是数据,包括谷歌等等的,那么我们在我们的数据行业一个是分布式的文件系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我们的相应的数据存储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数据库的这种组成形式,因为分布式的文件系统可能不太适合数据库的这种组成形式,包括在存储这一块,基于文件的这种组织形式,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且这一块,可能我们整个的编成模式和后端的软件这一层,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现在也在设法积累这一个方面的人才,主要是在编成法之后,大家都知道谷歌的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X86的这种服务器,获得一个数据,这是我们所关心的。

  可能中国传统的程序员不太习惯于这个,我们最近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就非常的希望构建云的平台,就发现人才很少,所以包括存储这一块,也需要做很大的转变的。我觉得这个不仅在互联网企业,而在我们的企业用户也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推广。

  王丛(ESG) : 刚才两位用户说得很好,说云里面我们有两种构架,一个成型的一个是到位的,我刚才跟马志强先生讲了,你如果买产品做OPEN可以的,但是作为一个云平台,这个云可以说你的下面的那个OS是像里打地基的时间,在你打地基的过程中,你敢不敢试一个你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像谷歌他们用了这个,但是他下面的投入,他整个的TCO来讲是不省钱的。而且你为机会付出的这个成本非常高的,所以这是一个趋势,但是十年五年这个你会怎么来走?我们想从厂商的角度来讲,从云计算和虚拟化来讲,宋炜先生,你是怎么看的?

  宋炜(朝阳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 我们从服务提供商来讲,应该首先提供公有云,云计算之所以吸引客户,就是因为公有云有动态、高效、灵活、经济的特点。这个是云计算最吸引人的地方,目前,企业IT他具备了一个什么特性呢?他是可控的,可靠的,可信的和安全的,因为企业IT已经投入了很多年,在这些放火墙或者是冗余方面已经投入了很长时间了。私有云是把企业对安全的特点与公有云动态、灵活、高效、经济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所以从企业IT的角度来讲,应该是先走公有云,但是服务提供商并不是仅仅提供这种廉价和低价的网络盘,目前的服务提供商,正在提供满足企业应用服务水准要求的这种要求,你比如说关键用户应用,这个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某一些信息他可能就放到公有云当中,刚才我们也看到了SNIA的一个图表,究竟有多少的数据会放到公有云当中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一个企业,他去选择公有云他是有他的理由的,这个公有云可能会提供他自己本身没有的技术人员,你比如说公有云可能提供了一个大的备份或者是归档的一个云,我们的企业可能就是说在这个方面缺,我可能就把备份归档做到公有云里面。或者是企业只是在高峰期需要一定的计算,或者是其他的资源。你比如说有的企业,有月结、年结、或者是季结,这个时候,原先准备的容量只是为了这一天,浪费很大,如果是我们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基础架构相同的,我的数据和应用,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漂移,就显得非常的简单。

  这个时候当一个业务高峰期来临之前,如果我的容量不够,我就可以把业务的一部分飘到公有云里面,所以说选择私有云还是选择公有云还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的,但是从目前企业在走私有云的这个道路过程当中,最大的障碍是对虚拟化不相信。因为虚拟化的技术选择,往往是从技术人员开始的,如果企业走私有化,必须从领导层开始,而我们的领导绝大多数参加的不是这种会议,没有听到虚拟化带来的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他认为现在的系统已经没问题的,只要不出事儿就可以了,你干吗要做虚拟化呢?再有一个,就是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UNIX服务器上,实际上因特尔86的芯片处理能力已经很高了,远远超过了它。所以从企业IT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走私有云的第一部,先虚拟化,非关键任务应用,通过对非关键任务方面获得经验,我们再走下一步,我相信在中国的企业,私有云肯定会是先行,而且也会走得越来越快。

  王丛(ESG) : 我想听听从范圣俭先生的角度来说说。

  范圣俭(DELL) : 这个话题,过去三年都是在我们的类似的峰会上我们都有讨论过,就像刚才宋先生所说的,就是在这个公有云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地方要尝试,而且这个有没有一系列的标准,这个有时候要跨一个国家的,这个是有很多的领域还需要再去完善也好,再去建设它也好。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觉得公有云现在还没有用武之地,我以戴尔的时间来,戴尔在这个领域是很早退出了云计算的功能,在我们自己的应用里面,我们也有私有云,其实我们也用公有云,我就举一个例子,我们报销的系统都是基于公有云的,不是我们自己内部的IT。从广义的理解这就是一种公有云的服务,因为那一家同时也会很多类似的公司提供这种服务。

  所以就是说,可能目前我们的工程两边都会用,看哪些应用是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的。在私有云的领域里面,或者是整个云的领域里面,刚才大家都讲了有很多的挑战,所以作为我们的IT的同业人员和业界人员每一个厂商都在想,在“虚拟化时代”,我们说的狭义一点是虚拟化,大一点是公有云。其实关键的就是我们能够更了解我们的客户。把这个做得更好一点。

  这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每一家厂商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因为我看到业界有很多我们的同仁们在为了这个概念,就把原来的可能很多的传统性的东西做了改装,就变成了是一个云的技术,但是我觉得是未必,我曾经跟几个业内朋友在聊天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男性和女性,这个都是人,但是他有一些技术是为过去的技术设计的,他是刚性的有一些是未来设计的,所以他就是一个女的,所以说这个,我觉得大家每一个用户需要擦亮眼睛去找能够为未来你的构建里的私有化的平台提供一个将来的考虑的,而不是只讲当前。

  再一个就是在核心技术的领域里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资源,可能对腾讯的马先生两说,可能会拥有非常多的技术人员,可能业界里面有很多的做数据库的高手都在腾讯。那么,它这样构建的一个平台,是不是搬到另外一个企业就可以用呢?那个厂商可以能够做一个商业化的软件,是可以适合一大部分的这种用户的。这个我觉得还是要探索的。

  所以,无疑云的平台里面,落地的有很多核心技术,现在不是谁都有的,大家都在探索的过程中,但是这个整个的理念,怎么做一个虚拟化的资源词,我们把这的意义变成狭义的虚拟化,当下就很好了。我看到的很多的现象是许多的用户在往虚拟化上在做尝试,可能传统的用户可能会先做试点和研究,但是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且我相信未来几年我们会发现,我们可能越来越多的虚拟化技术,可能已经移到关键的平台上去了,可能在一些核心的技术上,都会使用虚拟化的这些技术和平台。

  王丛(ESG) : 无论是从厂商还是最终用户给我们大家分享了很多他们的一些实际的感悟和经验,我再切入到下一个环节。还有十分钟。

  我们大概说了这些东西,我们很多的数据是以北美的数据来做支撑的,大家知道在北美来讲,他是早于中国的市场差不多2 3年从分析师的角度我们觉得云一定会上的,我们看的纬度可能更高,就是看一个国家的他的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能力,中国的数据中心,目前来讲相距北美和欧美的市场还是在建设的一个过程当中,就是你如果现在不上云,在未来会有很多的数据中心建起,我们大家知道,目前限制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这个能源。我们可能知道,到夏天的时候,还要限电。

  我给大家一个英国电信的例子,英国电信一年的耗电量,在他实现虚拟化之前他一年的耗电量是全国产电量的0.7%,那你可以想像,中国的这种强经济,如果你现在不是以云计算尽量地来控制私有数据中心的这种纷纷建起,在这种情况下,在五年的时间,数据中心的耗电就会成为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里讲,我觉得云计算还有很多的限制,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法规上。但是这条论会走下去的。

  王丛(ESG) : 第二个就是在中国的市场和北美的市场是不一样的,在中国的一个特殊的状况,我们谈了很多的行业云,行业云你说他是算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这个没有清晰的一个界定,比如说我们现在做区域医疗,他在某一个地区建了一个数据中心,他对他其他下属的医院来讲,他某种形式是半私有云的这种形式,他锁定了一个区域,但是对最终用户来讲,医疗社保他也有变相的公有云的性质,所以在中国来讲,我们可能还要再看多一层的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只能给每一个嘉宾,差不多一分钟的时间,用最简短的话来说,在中国的未来的两年到三年,公有云和私有云在中国的一些最大的制约和价值是什么?

  范圣俭(DELL) : 我觉得虚拟化最大的制约就是两个方面:

  一、观念。

  刚才可能作为用户方提到这个,就是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决心去做虚拟化,因为这个是一种改变,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改变,甚至与的流程和企业的管理方式上都会有改变,所以说是不是有足够的决心把它做到一个议事日程上来。

  二、我建议所有的用户在考虑虚拟化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选好你走的方向。

  然后选一个将来的一个方案,而不是约束在某一个平台上。

  王丛(ESG) : 现在我们听听李君鹏先生怎么看。

  李君鹏(EMC) : 我们经常接触到客户,客户对虚拟化、云计算有很多疑惑,实际上就是需要对云计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究竟云计算未来能够帮到我是什么地方,然后我应该怎么走,所以希望多跟厂商交流,多跟不同的厂商交流,然后选择一个好的咨询团队,了解一下,我的企业IT未来应该怎么走,虚拟化和云计算这个是什么关系?我实现了这个虚拟化我就算实现了云计算吗?这个都是要通过和优秀的咨询团队来了解的。那么有了这个明确的方向的话,下一步走起来就会非常清楚了。

  宋炜(朝阳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 我就从能源的角度现在有这么一条信息,就是国外的IDC都盯准了中国的核能和核电的这个项目。大家可能看到德国刚宣布要关掉很多的核电厂,中国未来还有很多的数据中心要建设起来宋炜(朝阳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马志强(腾讯) : 我刚才谈到的虚拟化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我知道在座的都是IT人员了,我相信如果大家回去如果关系不错的话,可以问一下你们业务开发人员,问他们对IT人员的印象是什么?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得到一个真切的答复,他们可能会说,首先我离不开IT,这是必须的。其次,我可能会认为,你们这帮兄弟们做事儿太慢了,太死板了,做事儿不够灵活,动作有些迟缓。所以我觉得虚拟化对IT人员来说,带来的是这种印象。

  我们也是腾讯内部的IT做基础设施的,你提供给业务一个什么服务呢,最早的时候,我们交付一些数据中心,这个时间大概比如有三个多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其次腾讯开始做标准化和整合,最终我们达到了一个月的时间。

  虚拟化来了,你知道吗?腾讯今天的开放平台要给用户提供的服务是多长时间内,你能够给用户提供虚拟机让他的业务在上面部署上来,一个小时,甚至30分钟,你看到这是多大的一个差距,当你实现了这一点的时候,我相信业务人员对IT人员的看法就转变了。

  王丛(ESG) : 听了马先生的话,我觉得我PPT里面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他已经把我说的所有的东西差不多都说了。

  我大概总结一下,最后的这个是我的一个演讲,这个是了北美大约针对与600个用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涵盖了在座四位所说的一些体验。

  总结起来:

  一,虚拟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了IT对于业务的支撑能力和业务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是不是这样的?就是说以前是要一个新的业务是要用六个月部署的,现在只需要一个小时。

  二、虚拟化并不是一个产品的选择,而是一个构架的选择,这种情况下,你要考虑到你最高的价值和灵活性。这个跟范先生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两个厂商的角度,他们都有共同的认同,就是觉得虚拟化很重要,但是他们的这个观念很重要。你们你上虚拟化,不是因为别人都上了,全世界的人都在谈虚拟化,我才上了虚拟化,你上虚拟化的目的要非常的清晰,而且虚拟化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虚拟化是需要几个过程的,所以管理虚拟化和使用虚拟化的过程的一个资源的积累,对你虚拟化的使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今天上午最后的一个PPT里面,会做一出来,我们根据北美选出来的500多家的厂商,差不多在五年我们分期,这些用户只使用虚拟化12个月,看看他们在哪一些上已经虚拟化了,然后来验证我们四位嘉宾的观点。谢谢!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