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2016年,浪潮存储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较前几年60%的增长有了很大的提升。中高端存储市场销售额增长130%,渠道销售增长超过200%;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赢得了越来越多行业的认可,政府、金融、军队等行业同比增长13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浪潮存储高端联邦取得了三位数的增长。其中,代表高端技术创新的关键数据存储AS18000和全固态存储HF5000全年增速300%,代表云和大数据时代技术布局的软件定义存储AS13000,同比增长110%。
浪潮存储快速增长
这的确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
浪潮存储产品部总经理孙钢认为,工匠精神和不懈的创新,是浪潮存储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孙钢分别从产品技术、市场和合作伙伴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度阐述了并披露了新年发展战略。
以“存储高端联邦”赢市场
在过去的2016年,浪潮存储宣布了包含“三横两纵”内容的 “高端联邦”战略,基于“计算+”软件定义和硬件重构,发力关键数据存储、全固态存储、SDS存储等领域,联合合作伙伴,实现浪潮存储“承接数据,感知应用”。
浪潮存储“承接应用,感知数据”
高端联邦的本质是扩大了浪潮在高端存储领域的泛生态圈建设思路。所谓“三横”是指整合存储前沿技术、高端产品和360全景高端服务,所谓“两纵”是指在销售体系上打通焦点行业和合作伙伴这两大存储市场布局的任督二脉。
1.中端强势,抢占中高端技术高地
一直以来,中端市场都是浪潮存储的优势所在。而2016年,浪潮更在中高端市场攻城略地。
先看中端,除了中端爆款AS5600在2016年继续大卖,贡献超过2亿的销售额。同年5月,浪潮进一步丰富中端差异化存储产品AS5300和AS5500系列,是业界同档次性价比高产品,可接入8Gb现有光纤网络并适应新型16Gb光纤网络,上市后不足1个月就收获订单上千万,赢得了包括外交部、国网电力、大连医科大学等单位的青睐,实现AS5300和AS5500在2016年要卖3个亿的目标”。
再看高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浪潮存储给人以主攻中端产品市场的形象。其实,要冲高端市场,离不开中端市场作为基础。2015年浪潮推出高端存储AS18000;2016年年初,浪潮进一步提出了存储高端联邦战略,以“计算+”硬件重构和软件定义理念为核心,发力关键业务存储、全固态存储和软件定义存储三大高价值的产品技术方向。
“中高端存储市场销售额增长了130%”,这意味着浪潮在中高端市场正在攻城掠地,而根本就是一系列高端产品的问世。
以固态存储产品为例,浪潮在“2016浪潮服务器及存储合作伙伴大会(IPF2016)”上发布了HF固态存储系列,包括全固态存储(型号为 HF5000-F)和混合存储(型号为HF5000-H)两类,定位在高性能和高性价比企业级关键数据加速平台,满足虚拟桌面(VDI)、数据库、云计算等I/O密集型业务应用,在规模化商用推广爆发期的固态存储领域发力。
浪潮HF固态存储采用了创新的多级加速顺序化聚合架构(Multi-layer Accelerated Sequential Polymerition),写性能提升100倍,读性能提升50倍,提供百万级IOPS和最低0.1ms延迟;除此以外HF5000采用3D NAND,存储可用容量提升5倍,单套系统支持1.8PB容量,带来了成本与能耗的降低。还可通过快照、克隆、远程复制容灾、自动精简、压缩/重删、SSD缓存、集群等全套功能软件提供了更好的数据使用效率,多重校验技术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整体可靠性达到6个9,固态存储正在被市场接受。
孙钢表示,2016年是浪潮固态存储规模化推广的元年,未来固态存储将有更大作为。
在软件定义存储方面,伴随数据的爆发增长,企业对数据服务,数据感知层面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支撑业务的IT数据中心将向软件定义化进一步升级。9月9日亮相的AS13000-Rack则是业内首个融合块、文件、对象、大数据四种存储服务的整机柜软件定义存储系统。该产品支持5000+节点扩展,EB级容量;单节点可支持10万IOPS和2.5GB/s带宽,可满足视频监控、高性能计算、广电媒资等场景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需求,丰富了浪潮存储高端联邦产品形态,为数据中心云化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开放、融合、智能的平台。
在浪潮看来,从数据共享到数据感知,软件定义存储是云数据中心的核心,硬件重构则是其必要基础;软件定义加硬件重构等于融合架构。为此,浪潮软件定义存储定义了云计算、大数据、高性能、视频监控、媒资、互联网+、超融合七大一级场景和上百个二级应用场景,针对场景开展存储系统的深度优化,以“开放、融合、智能”的软件定义存储设计理念和特性为桥梁,将应用与技术在浪潮的软件定义存储产品上实现对接。
浪潮存储
2.行业大刀阔斧,市场业绩持续上升
时下的DT时代,数据面临四大挑战,分别是数据增长爆炸性、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规模不可预见性和数据处理敏捷性,例如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对数据精度要求极高的关键业务应用,需要强一致性的存储系统支持;AR、VR、移动直播、4K、CG、GPS导航、网络教学等非结构化数据占比巨大的互联网化新兴业务等,则离不开开放、弹性、智能的存储系统。
浪潮根据进行数据化升级的不同业务模式,提供了灵活的、场景化存储方案,引导数据的流动。
浪潮在存储领域经营十余年,积累了丰厚专业经验;准确识别业务需求,匹配相应的存储方案,正是浪潮存储优势所在。
行业聚焦是2016年的重头戏,浪潮存储把握行业机会,结合K1和K-DB打组合拳,以存储产品和方案做支撑,实现纵深突破。
除了继续深耕政府等优势行业、并取得稳步增长以外,浪潮在金融行业也取得较大突破——建行、邮储、交行已经实现中高端存储产品集采入围并成功应用部署,中行、农行等也正在积极参与集采测试;在能源领域,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等机构获得测试并入围集采,在中国石化和南方电网项目中获得千万级订单。
迄今为止,关键数据存储AS18000已经完成公安、政务、水利、教育、卫生等行业、全国1/3省区的部署;2016年5月上市的全固态存储HF5000通过MASP架构(重删、压缩、消零等)算法、3D NAND固态介质等黑科技加持,让浪潮在产品技术创新上领先了一个身位并在广东省粤通卡项目中率先部署,为600万粤通卡车主提供敏捷数据服务;软件定义存储AS13000系列,服务于广电总局以及山东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十余个电视台,并与捷成世纪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大洋、索贝开启项目合作,截止到2016年年底,AS13000系列累计销售额超过1亿元,同比增速110%。
IDC发布的市场数据显示,到2016年第二季度,浪潮存储在中国数据存储市场位居市场前三,销售额增速36%,五倍于业界平均增速;在企业级关键数据为主的FC SAN存储市场,浪潮更是出货量市场卓越。
3.加大专业化投入,巩固支持与合作伙伴体系
作为数据的终极载体,存储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浪潮正在借助数据驱动社会产业升级,并实现再次突飞猛进。
在研发、测试及服务等方面,浪潮加大专业化投入,完善或设立了北京、济南、郑州、台北、印度班加多尔、美国硅谷6大研发中心,存储研发人员增加了300%,专职POC测试团队全力支撑金融、能源等行业存储集采测试;海外支持处提供的服务覆盖了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印度、日本、韩国等85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设立的全球呼叫中心提供英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支持,服务覆盖全球。
除了丰富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以外,浪潮正持续推进存储高端联邦业务战略,通过产业的联合、客户的保障,一起打造生态圈、价值链。
在2016年举行的IPF会议上,浪潮宣布要与10个技术合作伙伴、100家的方案商一起联手做大“高端联邦”,服务超过1000家高端客户,这一计划在当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浪潮存储全国巡展全年完成了北京、济南、广州、成都、西安、合肥、南昌等站次。
可以说,浪潮存储不断创造和终端客户、合作伙伴“亲密接触”的机会,驱动全产业价值链的合作、共赢。
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浪潮基于在产品技术、行业应用以及服务支持与合作伙伴体系方面的大力开拓和实际成效,完成了100%增速这一数字。
不过,2016年的高速成长并没有孙钢和他的团队高兴太久。一方面,国际化知名品牌厂商的技术优势在持续,另一方面,部分外企加紧了与国内企业的整合,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国人面前,各种并购、营销策略也是纷至沓来。
毋庸讳言,完善的存储产品线,以及本地化服务、技术创新等是近年来浪潮存储爆发式成长的重要因素,但这些优势到底能持续多久?2016年的日历已经翻过,这个辉煌还能继续延续吗?
面临新的压力,2017年,浪潮存储将定位于“承接应用、感知数据,成为可信赖的数据存储专家”,继续走技术专家路线,深入推进“3+1“策略,即携手增值渠道、SI/ISV和分销商,打造一支覆盖了31个省区、300个地市的专业销售队伍,与这三类合作伙伴协同共赢。
一是协同增值渠道加速自主可控替代。在关键业务领域,浪潮将通过AS18000和K1、K-DB的组合,一起完成存储的自主可控替代。
二是协同SI/ISV开拓大行业大企业,面向政府、能源、金融等国内重点行业提供联合解决方案,成立联合实验室,驱动存储渠道从单一型、产品型向方案型、服务型转变,加速新型业务创新。
三是协同存储价值渠道加大中低端市场覆盖,在备货、安装、技术支持、资金物流平台等方面继续提供一系列渠道支持。
“2017年,浪潮存储将会发布新一代活性存储平台,充分满足用户数据处理、数据安全、数据智能需求;同时联合伙伴构建场景化、行业化方案,针对高中低层次的应用市场制定不同的拓展策略,最终以‘存储即服务’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擎,力争在细分产品和细分市场领域成为行业第一,在冲击IDC中国市场卓越阵营的同时瞄准Gartner魔力象限。”孙钢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