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传统存储老矣,新兴存储能否担当大任?

    【IT168 评论】超融合、闪存、软件定义存储可谓是2015年存储圈儿的热门儿关键词……据国外调查报告指出,调查了53个国家中的1267位用户,涉及24以上的行业。其中71%的用户已经部署或者计划部署SDS/HCI,19%的用户不打算再购买全硬盘系统,可见HCI、闪存、SDS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

传统存储老矣,新兴存储能否担当大任?

  超融合引领IT构架革新

  超融合将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合一,为数据中心带来最优的效率、灵活性、规模、成本和数据保护。无论是从企业需求还是市场趋势的角度来看,超融合之势锐不可当。不久前,超融合行业领头羊Nutanix便与联想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宣布开发、推广与销售搭载Nutanix软件的联想超融合设备产品。而近日,“超融合产业联盟峰会2016”在北京正式开幕,联想云携手Nutanix、华三、SMARTX、Maxta、深信服、华云等超融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建立超融合产业联盟,共同推进超融合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引领互联网时代IT架构的革新。超融合“朋友圈”继续扩大……据IDC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容量大约是6,360万美元,到2019年将该数字将实现近10倍增长,达到5.47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超融合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增量市场。

  软件定义存储打造弹性敏捷IT基础架构

  最近两三年,IT圈除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之外,最火的就属“软件定义”了,先是有软件定义网络 (SDN),继而有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和软件定义存储(SDS)。后来还陆续出现了软件定义基础架构 (SDI),软件定义一切(SDx)……软件定义这个概念之所以火热是因为用户希望能够更加高效、自动化的去控制、管理和使用各种IT资源,而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在硬件层面。

  易于扩展、自动化、基于策略或者应用的驱动是软件定义存储定义中的必备特征。SDS的出现使企业摆脱了软件和硬件的捆绑。据中桥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未来24个月内,企业级用户和中小企业部署的比例将分别达到51.4%和42.4%。虽然目前在中国市场,软件定义存储的部署比例偏低,但在未来两年内,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将呈现强增长态势。

  闪存加速数据经济变革

  随着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如何快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价值是所有IT从业人员的共同追求,闪存以其惊人的读取速度与整体成本优势,在市场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它将加速数据经济的变革——颠覆方式和速度……

  英特尔3D XPoint闪存的出现又为闪存领域打开了崭新的篇章, 它是内存芯片市场25年来首次出现的突破性新技术,比优异SSD还快5倍以上……英特尔表示, 3D XPoint目前可以提供1000倍于传统NAND闪存的读写速度和寿命,以及十倍于DRAM的容量密度。同时,在每GB功耗上,3D XPoint颗粒也仅为目前DDR3颗粒的十几分之一。另外,3D XPoint还可以像闪存一样进行3D堆叠,从而达到更高的存储密度。未来,通过3D XPoint闪存制造的产品速度将远高于PCI-E、SATA接口的SSD。

  满足用户的需求才是硬道理

  随着软件定义存储、超融合、全闪存阵列等新兴技术不断的冲击,可以说给传统存储的地位带来了不小的撼动……传统存储是否会遭遇寒冬呢?2016将何去何从?

  华夏银行系统架构师郭嘉奇认为“在今后一定时间内,软件定义存储完全替代传统存储还不会出现,首先软件定义存储目前还较为年轻,其稳定性还需市场检验;其次从其技术来讲,目前还不具备完善灾备解决方案,还不能满足某些产业的RTO,RPO要求;再次性能方面,目前软件定义存储的性能还与传统高端存储有较大差异。故软件定义存储完全替代传统存储近期还不会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灵活、简便的软件定义存储必然是发展趋势。“

  “超融合的市场还在成长阶段,未来的盘子足够大,3D XPoint闪存的问世也为存储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软件自定义更是趋势的象征,传统存储短期还有看头,毕竟新兴技术仍需更新发展,但是长期来看,大势不可逆。”网友qfxhz表示。

  热心网友冬瓜哥: “传统存储已近黄昏,技术架构发展上的倒逼,商业模型上的倒逼,是两大因素。而新兴存储系统必须从源头上重新培育或者说与应用环境贴合的更紧密甚至改变之,才能算是革命成功,否则,就是同志仍需努力了。“

  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曾经说过:“没有哪个企业不希望和苹果公司一样,成为产业的颠覆者。但是, 存储是个高门槛的领域,用户核心业务数据对存储设备的要求永远是稳定、安全第一,客户永远不会因为“创新者”、“革命者”、“颠覆者”这样的标签,就将重要数据托付与你。“确实,不论你是传统还是新兴,只有更加贴近用户的业务,甚至改变业务的部署方式、使用方式、维护方式,才能在这个新纪元中站稳脚跟,真正牛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