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曾经一家人团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场景已不多见, 据福布斯调查显示,中国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在网上看春晚,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网络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了1.1亿人。近几年,全国各大电视台15至24岁的年轻收视人群下降尤为明显,可以说,中国人正在远离家庭电视,而网络等新媒体受众则增量迅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是电视剧和视频新闻传播的唯一载体。而现在,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收媒体内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迫使彩电业巨头开始转型,也让电视台倍感压力。
虽然传统的电视收看群体出现了整体的萎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突然都不看电视,而开始看书或听广播了,消费者们只是选择在其他地方或其他设备上看电视节目。短短数年,网络平台迅速兴起,并改变了现有的播出格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不看电视,只看网络点播”的行列。
来自互联网的冲击波在2013年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小米公司、乐视等互联网企业相继推出互联网电视,和传统电视相比,互联网电视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收看模式的变革将逐渐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传统电视台“江湖老大”的地位动摇,转型迫在眉睫。
转型新媒体 传统电视台的新生机
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传媒资讯产业之一,创始于1979年的北京电视台(BTV)自然也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并已开始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战略。2014年1月8日,北京电视台宣布旗下的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BRTN(www.brtn.cn;www.btv.com.cn)全球开播,同时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云平台也已正式开通并成功投入使用,这是广电行业第一个按云计算模式建成的制、编、播全媒体支撑平台。此前,IT168记者有幸受邀参观了北京电视台新媒体工作基地,新媒体云平台项目负责人不仅介绍了北京电视台向新媒体、全媒体平台转型的运营战略,还为我们带来了广电首个云平台建设背后的故事。
据悉,新媒体工作基地历时三年建设,是集应用展示、演播制作、播出监控系统、私有云中心及日常办公于一体,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工作基地。
▲“BTV大媒体”移动客户端软件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内容服务,无论用户在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式接入,均能首先获得最关心的焦点信息,感受身临其境的内容体验。
▲在国内演播室率先使用的LPD大屏幕,大型平板操作显示屏使人体验到未来媒体的互动乐趣和无限魅力
广电第一云:台网融合 敏捷适配
据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云平台项目负责人介绍,BTV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支持异构虚拟化技术的云基础支撑平台,为全媒体内容平台等应用系统提供了一个可包含三层云服务的完整企业云服务体系,已实现第一朵真正意义上的广电云。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不断总结经验,扎实建设平台,北京电视台实质形成了一套“台网真正融合,全台共同办网” 的全新工作系统,其技术架构体系提供了一个可包含IaaS、Paas以及SaaS内容的完整云平台。
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云平台是广电行业第一个按云计算模式建成的制、编、播全媒体支撑平台,将有力地支持北京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和全媒体运营,为整个广电行业媒体转型探索新路。“网台实质融合,全台共同办网”——BRTN已经实现了与北京电视台每个电视频道联合成立项目组的工作模式,共同运维频道网页并把相应内容分发至各个新媒体平台,使全台真正加入到大媒体平台的建设中来。
云计算技术给北京电视台的技术支撑工作带来了四个优势:第一,敏捷适配,可以方便的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动态适配不同的资源支持。第二,运维更方便,通过人性化的界面可以轻松管理各种软硬件资源。第三,扩展更容易,可按需无缝扩容,在进行资源扩展时,增加的资源可以自动进入云计算资源池。第四,节能环保,可节约大量能源消耗。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不仅仅要适配现在,还要适配未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考虑多终端、跨平台、个性化应用的基础上,为达到这种想法的技术实现做了大量的思考、测试、并深入每一个环节应用的原因”, 新媒体云平台项目负责人表示。他透露,如果采用传统模式构筑BTV的技术体系,我们的资源投进去,不管这个业务好和坏,我们都没办法把它的资源拿回来跟别的业务共享。云计算模式可以很好的适配这种场景,能让各个平台之间很灵敏地调度和共享资源,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无论从技术上、管理上还是投资回报率上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事实证明,云平台的顺利建成不仅开创了业界先河,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用云计算架构变革传统的IT架构,使得北京电视台的IT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具体的效果包括:
①机柜空间占用减少84.6%,从260U减少到40U;
②机房耗电量下降62.1%,从59.8KW下降23.2KW;
③系统年平均停机时间从300秒减少到15秒,降低了95%;
④为新应用部署资源的平均周期缩短到1个工作日;
⑤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CPU使用率超过50%,内存使用率超过60%。此外,还实现了资源的实时跟踪和优化调配细颗粒度。
借力EMC:匹配全媒体业务的解决之道
云平台无疑是未来广电行业整个技术体系的架构方向。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电视台在建设整体技术架构初期也面临了很多困难。在决定以跨平台的模式进行整体技术架构建设之后,如何去支撑跨平台各种各样的应用,如何支撑现在已知的和未知的应用,成了困扰北京电视台新媒体云平台项目工作组的难题。
负责人指出,在做云体系的时候,他们第一考虑的是怎么做一个非常健壮的云,能够去适配整个运营体系,BTV新媒体的整个体系设计是可以带菌的运行模式,而不是纯粹干净的,因为需要与互联网相连。在虚拟资源、虚拟服务器上,从它的系统和正在运行的数据中,必须选择一家拥有稳定可靠体系的厂商。也就是说,这个解决方案不允许有任何业务的中断。
有着满足高稳定性、弹性、敏捷性技术架构体系的EMC公司,由此在众多候选厂商中脱颖而出。该项目负责人表示,“BTV在整个技术架构上,需要一种无缝的技术体系和模型,来适配上面的业务需求。EMC公司拥有非常成熟、健壮的架构体系,这也是我们选择EMC的原因所在,他们不是做中低端,而是做中高端的解决方案,他们提供的是技术解决方案,高适配性、高性能、高可用的产品。”他还强调,在建设有着高性能、高可用、无缝切换需求的云计算平台时,安全体系的安全性、可靠性是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据悉,为了帮助北京电视台顺利建成云平台,EMC组建了强大的技术专家团队,在云平台规划、架构设计、技术选型、技术部署、平台运维等方面,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同时,也大量借鉴了EMC在国际上的广电行业成功案例。
在这一云平台项目中,北京电视台采用EMC VPLEX虚拟化存储构建了双活数据中心,通过EMC VNX高性能存储系统和FAST套件实现全自动分级存储,用EMC Avamar重复数据删除系统备份整个虚拟化环境,全面避免数据丢失和系统崩溃,同时保证扩展性。
通过此次在系统级存储领域与EMC的紧密合作,BTV双活数据中心从去年4月份正式投入运行到现在,系统一直非常稳定。目前,北京电视台高性能x86服务器上已部署超过数百台虚拟服务器。EMC解决方案表现非常稳定,系统级存储设备均未出现过问题,EMC设备运行之后没有‘声音’,也就是说运行非常稳定。
“按照我们的思路,如果整个技术体系,也就是云本身死掉了,那所有的业务就都死掉了,因此在这块我们运用的是非常可靠的双活体系。”负责人表示,“BTV新媒体云平台采用VPLEX架构体系,拥有成熟的双活机制,保证我们的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非常高的安全系数,而且可以做到无缝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