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惠普:“IT新型态”下的融合之道

  【IT168 专稿】惠普总裁兼CEO梅格?惠特曼于今年6月来到中国,向来自全球300多家媒体和中国3000名客户和合作伙伴描绘惠普未来的IT发展蓝图,并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及信息安全等让整个IT行业和用户遇到前所未见的机遇和挑战的改变定义为“IT新型态”。根据惠普亚太及日本地区高级副总裁、企业集团总经理Jim Merritt的解释:“"IT新型态"需要一个融合的架构。融合意味着环保,遵循开放和标准的原则以及实现自动化。”

备份归档:性能大幅提升
惠普解决方案中心现场,在这里发布了首批“IT新型态”框架下的融合解决方案

  时隔半年,惠普在“IT新型态”框架下进行了首批融合解决方案发布,包括新一代的惠普StoreOnce备份和惠普StoreAll归档系统,以及支持全闪存型态的惠普3PAR StoreServ存储,以及全新的融合基础架构产品。

  备份归档:性能大幅提升

  惠普公司存储营销副总裁Craig Nunes介绍,新一代StoreOnce备份系统升级的核心之一是恢复时间优化,可以把企业恢复性能提升一倍。同时惠普 StoreOnce 家族的新产品StoreOnce 6500,在StoreOnce家族中定位高于4500、4700和4900系列。它取代了之前的高端6200系统,并将备份速度提高了 40%。

备份归档:性能大幅提升
惠普公司存储营销副总裁Craig Nunes

  StoreOnce 6500除了在备份及恢复速度方面全面超越上一代6200系统,其可用容量也从72TB扩展至1728TB(2240TB原始容量),使用4TB SAS硬盘。数据接收速率为每小时139TB。支持惠普Data Protector、赛门铁克NetBackup和Backup Exec等备份软件,同时通过OST、Oracle RMAN和BridgeHead等软件的联合测试,可用于医疗卫生领域。此外还支持全新的安全功能,例如基于软件的数据静态加密、消除数据时安全擦除、以及VLAN 标记功能,帮助企业提高私有云环境下备份及数据安全性。

备份归档:性能大幅提升
▲全新发布的惠普StoreOnce 6500

  现场同期推出的还包括惠普全新StoreAll 8800系统,这是惠普公司基于Ibrix技术的对象存储技术,取代了之前的9320以及9730系统。8800有三种配置: 全企业级SAS硬盘驱动器(动态归档)、混合的企业级SAS和中端SAS(混合型)、全部使用中端SAS硬盘驱动器的深度归档版本。

备份归档:性能大幅提升

  与StoreAll 9000系列产品一样,StoreAll 8800可扩展至16PB的容量和1,024个节点。不过由于StoreAll 8800采用了Gen 8 ProLiant的控制器,而StoreAll 9370/9730采用的是Gen 7 ProLiants,因此后两者的速度相对要慢一些。此外Craig介绍,StoreAll 8800是一款超高存储密度的设备,可支持多达560个3.5英寸SAS硬盘驱动器或2098个2.5英寸SAS硬盘驱动器。包括4TB、3TB 以及 2TB的 7200转的3.5英寸硬盘驱动器和900GB、450GB的10000转2.5英寸硬盘驱动器。且所拥有的带宽是上一代StoreAll系统的两倍,最高可扩展至每机架1.5PB。

  此外Craig强调新一代StorAll实现与 OpenStack 的集成,Craig介绍,OpenStack 在架构上只针对对象存储,因此惠普提供了光纤和 iSCSI 的源代码,这样企业也可以利用OpenStack架构进行存储管理。并将KeyStone 身份服务集成到了 StoreAll系统中。这样用户可以在 OpenStack 兼容的云上做开发和应用,不需要任何的修改就可以在本地的环境进行部署,从存储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混合云的体验。

  全闪存阵列:优化成本为重心

  2013年无疑是全闪存阵列广受关注的一年,几乎所有的存储系统厂商都推出了全闪存阵列的产品。惠普于2012年就发布了全闪存阵列3PAR P10000,今年6月份,更进一步推出了针对闪存技术而研发的全闪存产品HP 3PAR StoreServ 7450。据惠普介绍,HP 3PAR StoreServ 7450可以达到55万IOPS,响应延迟在0.7ms以下。本次发布会上,惠普进一步宣布针对StoreServ 7450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全闪存阵列与融合系统

  Craig介绍,升级后的3PAR StoreServ 7450全闪存阵列IOPS性能已经达到了900000,有较明显的性能提升,支持新一代480Gb和960Gb MLC固态硬盘,由于对软件进行升级,使得访问延迟降低大约25%,全新的7450全闪存阵列产品总容量达到220TB,是之前产品的2.3倍。且新的3PAR StoreServ 7450可以组建16Gb光纤通道架构,通过使用StoreFabric SN6500B光纤交换机,7450可以从48端口扩展至96端口,并实现低延迟和简单部署的要求。

全闪存阵列与融合系统
3PAR StoreServ 7450全闪存阵列

  由于高效传输、低功耗低延时等特性,闪存自2008年进入企业级数据中心之后立刻有了迅猛的发展,并快速侵蚀传统磁盘的市场份额。谈到未来闪存对存储系统带来的影响,Craig认为,长远来看SSD 肯定会取代大部分的 15K SAS 盘,但对 SAS 盘的需求不会完全消失,关键是全闪存的成本昂贵。也因此,惠普的闪存策略更多的是降低全闪存应用的成本,使之接近15K SAS 盘的应用成本,让更多的客户能够试水闪存应用。

  “目前两者之间的定位不同。首先高端存储系统具有所有一级存储的能力,同时还具备高容量特性;而现在全闪存阵列主要客户更多的是通过闪存加速应用,例如如果客户要做 Oracle 的话,基本上全闪存阵需要拥有 CPU 核的数量并不多,这样可以用更少 CPU 的服务器去配套用,能够节约购买Oracle许可的数量。”

全闪存阵列与融合系统
▲惠普3PAR Storeserv全线产品

  所以Craig强调,对于应用闪存来说,其实架构最重要。传统架构并不能满足闪存的需求,闪存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架构是非常合理化、明确和细致的。闪存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延迟,提高效率,同时还能提供一些一级的数据服务,这都是关键因素。另外,闪存阵列还应该具有数据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随时调用那些“不那么热”的数据。

  实际上,客户应用闪存是为了降低延迟、提高性能,同时有优化的成本结构,长期则需要看 SSD 的成本是否能成功降低。同时考虑到对客户来说一些数据可能是要存在比较低成本的介质上,仍然需要分级存储的方式,所以混合阵列会作为一个比较持续的部分在客户的 IT 基础设施中。所以惠普的全闪存阵列模式能帮助用户获得性能和成本之间的非常好的平衡点。

  融合系统面向应用

  本次发布会上,惠普还推出了全新的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总经理叶健表示:“未来的cio和cto将成为企业业务战略的核心,推动业务增长、加快创新和管理风险的重任。惠普融合系统(hp convergedsystem)与惠普融合存储通过创建一个敏捷的资源池,实现快速部署、加速产出并将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数据-转化为可用、有竞争力的洞察。惠普融合系统则能够帮助客户以最快速、最简单且成本最低的方式实现虚拟化。利用技术实现业务成效,从而推动企业走向成功。”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全新的惠普融合系统(hp convergedsystem)系列采用惠普融合基础设施卓越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和服务,提供“开箱即用”的一整套系统体验,包括:

  惠普融合系统-用于虚拟化(hp convergedsystem for virtualization):预配置、模块虚拟化系统支持50-1000个虚拟机,入门级版本的价格也降低了25%。

  惠普融合系统300-用于vertica(hp convergedsystem 300 for vertica):与传统数据仓库相比性能提升50-1000倍,每tb数据成本降低70%,加快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把数据转化为可用的洞察。

  惠普融合系统100-用于托管桌面(hp convergedsystem 100 for hosted desktops):采用惠普moonshot服务器,提供较传统虚拟桌面基础设施更为卓越的桌面体验。这是首款面向数据中心的芯片级pc,图形性能加速6倍,总体拥有成本降低44%。

  惠普融合系统(hp convergedsystem)产品还享受惠普proactive care的统一支持,包括合作伙伴软件在内的所有系统组件均由专人负责。惠普还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客户进行规划、设计,并把惠普融合系统(hp convergedsystem)产品与更广泛的云、大数据和虚拟化解决方案相集成,同时把物理和虚拟负载分配到客户新的惠普融合系统(hp convergedsystem)上。

  Craig Nunes,惠普公司存储营销副总裁强调:惠普的对下一代数据中心的远景包括三大支柱,融合基础设施、融合云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融合基础设施能处理虚拟化工作负载,可以提供非常好的软件管理平台;融合云与传统私有云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由用户来控制而不是由 IT 管理员来控制,惠普通过 CloudSystem 和 CloudMatrix 把控制权交给了用户。第三个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在整个行业已经成了热议的话题。它的特点是通过应用来进行管控,由应用来负责资源的配置工作和负载均衡,主要是根据应用的服务等级协议来决定,不是由 IT 管理员或者是用户来决定的,是应用驱动的。

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