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时代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之中,IT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也促使IT技术不断向前发展。IT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概念的诞生,使得IT也面临重大变革,用户采购方式也在悄然间发生转变。CIO们越来越不愿意将时间花在IT系统的部署实施之上,而是希望聚焦在业务之上,这就使得融合基础架构(也有人称之为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一市场诞生,并开始逐渐走向大多数用户的视野。
融合的概念最早应该是由惠普明确提出,一个集服务器、网络、存储以及管理软件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一理念迅速被业内所接受,目前几乎主流的厂商均有推出各自技术特点的融合基础架构(或者说“一体机”)产品,并且这一市场也开始悄然兴起。据IDC在2013年的十大预测中提到,在未来几年,企业数据中心服务器65%都会采用融合基础设施的设备。可以说这一市场前景广阔。
那么,作为IT行业的老牌厂商,又是融合基础设施的提出者——惠普对于融合基础架构是怎样理解的呢?惠普在未来将如何利用这一战略为用户简化IT系统?IT168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惠普云计算解决方案销售部总经理黄强先生,其将为我们一一诠释惠普对于融合基础架构的理解。
惠普云计算解决方案销售部总经理黄强接受IT168记者采访
融合 我们起步最早
融合基础架构最早是由惠普在2009年提出的,然后迅速被业内所接受,并逐渐推出各自的融合基础架构产品。黄强认为,融合代表着整个业界的必然趋势。因为如果用户不能仅局限于对计算单元或者存储单元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整个IT系统的性能。而是需要从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才能实现整体IT系统的性能提升。而这种融合了服务器、网络、存储以及自动化管理软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让用户大幅省却在这方面的开支。
谈到融合基础架构,对于很多用户而言可能都会担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用户锁定。如果只采用一家厂商的设备或解决方案,是否会造成用户锁定?如果会,必然会给用户IT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升级扩展买下隐患。但实际上,从整个市场来看,几乎所有的融合基础架构产品都宣称自己是开放的,支持第三方的软件及硬件,包括惠普,整个最早提出融合基础架构的厂商,其初衷是希望融合基础架构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数据中心内的IT资源。
黄强认为,融合的核心其实并不是锁定用户,相反,而是开放,不管是惠普之前提出的融合基础架构,还在之后提出的融合云战略都强调开放的重要性。在这一前提下,惠普强调其提供的是一个统一的体系架构,利用这一架构融合不同云的形态,而至于底层采用哪家厂商的基础设施,这并不是重点。如何为用户提供一个具有前瞻性的IT架构,将未来可能的因素都一一考虑,让用户避免在某种模式下需要转化。黄强认为,这是惠普与其他厂商在策略方面的最大的区别。
很多厂商在宣传融合技术架构产品的时候大多与云计算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云就绪产品的概念传递给用户。那么惠普提出的融合基础架构和融合云战略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融合基础架构还是基于硬件,至少比较偏硬件层面一些。黄强在解释这一关系时说,而融合云则是在融合基础架构的基础之上。不管是向云过渡的用户还是选择传统IT模式的用户都可以使用融合基础架构;而云则更偏向于软件,有些类似“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用户所有应用,例如核心数据库可能就不会考虑云化,这一点在目前业内几乎可以说是共识。
贴近需求 不断创新 非常好的实践是核心
融合基础架构和“一体机”究竟有什么区别,可能大多数人都没能分清楚,很多时候厂商在宣传时也不愿意细讲其间的区别。黄强认为,融合基础架构重点在于架构,而“一体机”本质上是产品,是融合基础架构的具体体现。“一体机”采用了融合基础架构,但融合基础架构不仅指“一体机”。例如在惠普的整个融合基础架构中,如Oracle的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是一个具体的产品,惠普的CloudSystem则是一个平台,其下可以有多种异构的产品,而惠普的融合基础架构则是一种框架,其可由多种产品构成,但不具体指代某种产品。
尽管“一体机”产品对于惠普等整体解决方案厂商而言是技术实力和整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是代表了厂商的最高技术水平,并且这一产品也能直接促进厂商的营收。但黄强并没有过多地谈论“一体机”,其更宁愿将兴趣点放在融合基础架构之上,在这体系架构内如何实现创新,为用户节省更多成本。
黄强认为,类似机架或者刀片等通用服务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帮助用户实现效率最大化,效率必须跟应用挂钩。Windows、ERP、电子邮件或者数据库应用对于性能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应用可能要求内存较大,有的则需要存储空间较大,而有些则可能对带宽有较高要求,通用服务器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细致的需求。尽管现在服务器厂商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个性化选择,但这并没有做到极致。惠普希望在这方面的创新能够帮助用户最大程度优化IT资源。
从市场方面而言,据IDC在2013年的预测称,云将被大多数的用户所接受,IT基础设施支出将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少数服务提供商的手里,对于用户而言,托管私有云将是未来几年内的主流。这就意味着整个IT基础设施市场正在发生转变,至少对于惠普等提供基础设施的厂商而言,其用户的本质属性在发生转变。对于云服务提供商而言,处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创新以发挥规模效应势在必行,这可能也是FaceBook OCP(开放计算项目)有市场的原因之一。
黄强向记者透露了一些服务器硬件方面可能的创新点,例如大规模采用ARM架构的服务器,在同一块主板上集成6个服务器的高密度服务器等等(编者注:这并不代表惠普未来会推出具体的产品),有些类似于FaceBook的OCP,但惠普更加强调的是与应用结合,即为用户提供非常好的实践。
尽管通用型设备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应用需求,但有利必有弊,其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可能并不如人意。随着IT市场的变化,IT基础设施越来越集中到云服务提供商的手中,那么成本和效率方面的创新将迎来广阔的市场。而成本和效率方面的创新必然要与具体应用相结合,具体的某项应用究竟对底层的需求是怎样的(如内存、存储和带宽),这将是惠普这个老牌IT厂商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其他新兴解决方案商在短期内无法具备的优势。
从未被超越 与合作伙伴共赢
将IT基础设施与具体的应用需求相结合,这是惠普目前正在做的事,就如同提出“融合基础架构”理念一样,黄强认为惠普在这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从未被超越”。
底层硬件与应用相结合必然要涉及到第三方软件服务提供商(ISV),在通用软件方面,惠普与广泛的ISV有着深入的合作,在这方面,惠普提出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应用系统架构的口号,通过了解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在结合惠普的经验和整个业界的非常好的实践,为用户提供模板信息,例如构建一个一定规模的Web服务需要的CPU数量、内存大小、存储空间以及带宽大小等等建议信息。具体到应用,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模板,直接在资源池分配就可以,无需用户在去与具体的物理机相结合。据黄强透露,这些模板都是免费的,并不需要用户购买。
实际上,惠普已经开始实施这一策略,在去年(2012年)秋季,惠普就曾与中国内地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用友联合发布了新的企业ERP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就内置了惠普的非常好的实践模板,如果用户要部署用友的这套系统的话,只需要按照模板提供的建议就可以自主部署,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据黄强透露,用友是惠普在中国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下的首个案例,惠普也正与其他本地化软件服务供应商展开类似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惠普一共有200多家这样的合作伙伴,包括主流的SAP、Oracle等主流供应商都与惠普有着深度合作。惠普正努力将这一合作范围扩大,希望能够继融合基础架构之后,成为第二个不可超越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