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资讯】当年,IBM壮士断腕,转向IT服务,彻底实现了自身的转型。但戴尔的今天似乎也并不是在走IBM的转型之路。甚至,因为戴尔重点放在了IT服务上,在Streak 5英寸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产品上的推广力度不大,反而让人有了“坚守PC市场的戴尔已经老矣”之感。
这也是戴尔转型中最让人迷惑之处。戴尔审慎转型的背后,其实是IT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
尽管戴尔的业务早已多元化,但人们想起戴尔时,第一印象仍是全球第三大PC厂商。
在苹果、谷歌的创新冲击下,传统PC厂商都在谋求转型,但戴尔似乎更加“沉寂”了,虽然也推出了5英寸屏的平板电脑,但推广力度不大,虽然也有移动手机,但市场反应不大。戴尔似乎仍坚守在传统PC领域。
就算来自戴尔的消息也显得扑朔迷离。针对近日悄然刮起的“出售PC业务”的传言,迈克尔•戴尔说,完全没有剥离PC业务的计划。戴尔公共事业和大型企业事业部全球总裁Paul Bell则说:“戴尔将在2012年投入10亿美元用于转型,将由PC制造向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转变。”
4月22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戴尔全球副总裁、戴尔大中华区总裁杨超强调,戴尔本月将在中国大陆正式推出5英寸平板电脑,支持WiFi和WAPI,并将于晚些时候,引入更多的平板电脑、智能终端。
戴尔到底要转向何处?谋求转型的戴尔,尽管会让人有陷入迷局之感,但细细分析,仍有一条清晰的思路隐藏其后。
戴尔还是一家PC厂商?
前不久,惠普被传“出售PC业务”,惠普首席执行官李艾科严词否认。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李艾科表示:“我们绝对不会出售PC业务。这是我无法忍受的谣言,对该谣言我完全否定。”
在PC企业纷纷转型的大背景下,同样的传言也落在了戴尔头上,4月24日,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戴尔完全没有剥离PC业务的计划。
但是,与总裁戴尔先生的话相反的,却是戴尔的实际动作。或许,这也正是传言的来源。
在4月7日举办的2011戴尔技术论坛上,到场观众几乎听不到任何PC类议题,平板电脑算是戴尔唯一主动提及的、和PC相关的产品,其余的全是解决方案:下一代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Vostro;戴尔在智能数据管理方面的解决方案,即电子邮件系统以及文件归档的解决方案;下一代终端客户的解决方案,即虚拟桌面的解决方案。
曾经,戴尔连续多年占据PC行业头把交椅,但此后,戴尔先后被惠普及宏碁超越。自2007年1月,戴尔创始人戴尔先生回归后,他并不急于重回PC老大的位置,反而把重心放在了开拓商业、行业市场,同时更加强了更有利可图的业务领域,如安全解决方案、服务和存储等。
四年多来,戴尔在企业、行业领域多年的深耕,有了成效。
2011年2月16日,戴尔公布了最新一期业绩报告,2011财年营收达615亿,涨幅16%,其中,企业解决方案与服务收入增长27%。迈克尔•戴尔介绍称,PC业务只占戴尔整体毛利率的1/3,戴尔要改善供应链,取消低利润率的产品和投资服务等增长的领域。他更表示,戴尔要利用这个健康和实力的优势更积极地加快转型为一个服务和解决方案公司。
同时,戴尔首席财务官莱恩•格莱登(Brian Gladden)也指出,戴尔上个季度甚至选择减少PC销售以保持利润率,戴尔正在考虑,如何从低利润率的PC转向其他领域。
此言一出,业界惊呼:“戴尔不再是一家PC公司。”
转向IT服务,学习IBM?
尽管戴尔没有剥离PC业务的计划,但戴尔的业务重点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戴尔大中华区总裁杨超说,过去两年多,公司已经历战略转型。目前公司2/3以上利润都来自非PC领域。2007年,当迈克尔•戴尔宣布DELL2.0战略后,公司业务向消费类笔记本业务倾斜。2008年后,戴尔面孔再变,开始强调IT服务。
“许多人看到戴尔广告就会想,‘原来戴尔是一家消费类PC厂商’。这种看法其实与戴尔今天所从事的业务完全不一样。”迈克尔•戴尔说,“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改变,那是因为我们理解了戴尔到底应该做什么。看看过去四年戴尔收购的公司,他们全部专注于新的领域,这些领域也正是我在谈论的:存储、服务、数据中心、安全、虚拟化、网络、软件和企业。”
戴尔在向IT服务转型过程中,采取了并购和自我发展两种模式。戴尔在过去18个月共花费50亿美元用于9起以上的并购,大部分并购公司都位于硅谷。其中,包括三家加州企业,分别是系统管理应用开发商Kace、存储优化技术提供商Ocarina Networks和数据中心软件开发商Scalent Systems。2010年11月,收购云计算服务公司Boomi;12月份,收购归档软件服务厂商InSiteOne。最近,戴尔又完成对信息安全服务厂商SecureWorks的收购。
今年2月22日,戴尔宣布将花费9.4亿美元收购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Compellent公司,对这次收购,如华尔街分析师雷格•理查德森所称,这是戴尔成为一家企业解决方案厂商过程中的里程碑。
除展开大举并购外,戴尔还加大了对IT服务的投入。4月7日,戴尔公共事业和大型企业事业部全球总裁Paul Bell说:“戴尔将在2012年投入10亿美元用于转型,由PC制造向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转变。”戴尔将投入10亿美元用于打造新的解决方案,包括在多个国家内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及全球解决方案中心,包括在成都新建一个解决方案中心和数据中心。
当年,IBM壮士断腕,卖掉利润已经偏低的PC制造业,转向IT服务,彻底实现了自身的转型。但戴尔的今天似乎也并不是在走IBM的转型之路。
否则,戴尔为何拽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不放?甚至,因为戴尔重点放在了IT服务上,在Streak 5英寸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产品上的推广力度不大,反而让人有了“坚守PC市场的戴尔已经老矣”之感。这也是戴尔转型中最让人迷惑之处。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其实,杨超的说法能解开一点谜团。
“将来戴尔平板电脑在中国上市的时候,将会支持两个用户界面,满足广大企业用户对于商用的一些快速部署的需求。企业的员工可以有两种选择,在闲时选择全方位的消费体验,也可以在办公需求的时候,快速地进入企业的防火墙,享受到数据加密的保护等等。”
企业用户,这是戴尔平板电脑产品战略的一个关键词。
当下,平板电脑的主力市场仍是普通消费者,但方便、好用的平板电脑同样会在企业、行业中开辟市场空间。
有资深分析人士称,戴尔之所以仍在PC、平板市场坚持,是因为戴尔在IT服务领域,没有如IBM一样的优势,完全靠服务、软件就可维持公司的持续发展,戴尔仍需要提供IT服务时,打包进自己的PC硬件等产品,虽然PC利润已低,但这仍是一种发展模式。
“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在IT服务领域,戴尔并没有如IBM一样的知名度,戴尔需要在PC终端继续发力,维持品牌知名度,以保证戴尔向IT服务领域的推进。”在分析人士看来,戴尔转型有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更深动因。
前不久, 当有媒体问迈克尔•戴尔“科技行业最令你感到惊讶的变革是什么”时,迈克尔•戴尔坦承说:“我认为是平板电脑的快速崛起。我甚至完全没有预见到这款产品的出现。平板电脑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平板电脑概念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很显然,最新的产品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2009年,上网本迅速蹿红时,戴尔及时跟进上网本市场,推出了多款上网本产品。但一年之后,上网本市场快速消退,用户的需求、消费者的口味已经转向平板电脑。
如此迅速变化的消费者市场,让已把重心转到企业市场的戴尔跟进起来力不从心。何况,大众消费产品市场整体利润已经偏薄,连平板电脑也不例外,远不如企业市场的利润之厚。
如此一来,戴尔对这一消费品市场仅限跟随策略,跟随当中也是以企业市场为主。但是,如平板电脑市场出人意料的兴起,谁又知道下一个热门消费电子产品是什么呢?
分析人士也称,跟随之中的戴尔也是有机会的,也可能在某款产品上与瞬息万变的消费品市场达成共震,从而在这一市场大显身手。
但这一点显然不是戴尔的核心战略,但IT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断发展中的大多电子消费品市场,让戴尔也不能把PC业务拱手让出。
戴尔的转型之路看似迷局,但背后的脉落其实一目了然。
独家对话杨超:戴尔中国将新开千家店
时代周报:戴尔去年推出了戴尔Streak 5英寸平板电脑,也推出了智能手机,但推广力度并不大,这是为什么?
杨超:戴尔这个月将在中国大陆正式推出我们的5英寸平板电脑,它支持WiFi,同时也支持WAPI。晚些时候,我们会引入更多的平板电脑、智能终端,以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要,这跟我们公司的整体策略也是完全一致的。
将来我们在中国上市的时候,那款产品将会支持两个用户界面,满足广大企业用户对于商用的一些快速部署的需求。企业的员工可以有两种选择,在闲时选择全方位的消费体验,也可以在办公需求的时候,快速地进入企业的防火墙,享受到数据加密的保护等等。
时代周报:在前不久的财报会议上,迈克尔•戴尔说,戴尔要改善供应链,取消低利润率的产品和投资服务等增长的领域,利用这个健康和实力的优势更积极地加快转型为一个服务和解决方案公司。这是基于戴尔的优势所作出的转型战略吗?
杨超:戴尔所有的变化都是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反映我们股东对业务成长的期望。我们在这个市场上的特点,首先来自于行业经验;其次是我们多种渠道的沟通方式,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
过去两年多,公司已经历战略转型。截至目前,公司2/3以上利润都来自非PC领域。2007年,当迈克尔•戴尔宣布DELL2.0战略后,公司业务向消费类笔记本业务倾斜。但在2008年后,戴尔面孔再变,开始强调起IT服务,上一财年,戴尔IT服务营收已达80亿美元。
时代周报:在戴尔技术大会上,戴尔计划在2012财年投资10亿美元加强面向企业客户的数据存储产品,这笔投资将用于诸如云计算和虚拟化等技术的研究以及新数据中心的建设。戴尔这是怎样的转型方向?
杨超:我们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从去年我们公布的财报里可以看到,2/3的利润来自于商业设备,而且市场也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戴尔在2012财年将会在解决方案投入10亿美元,同时在全球建立12个解决方案中心,其中有一个会在中国上海。另外还会在中国建立一个数据中心。
目前中国市场存储的需求是60%的增长,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戴尔的产品能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对小存储的需求,我们有PowerVault,再往上有EqualLogic,方便部署;还往上有Compellent。所以商用业务方面的发展也是给我们带来一个不可限量的增长机会。
时代周报:在云计算领域,戴尔一直在做,但外界了解不多。在云计算的布局上,戴尔是如何考虑的?
杨超:多年来,戴尔数据中心解决方案(DCS)团队已为多家世界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开发了多款定制化计算解决方案。通过与客户建立一对一的合作关系,戴尔已经深入了解到了客户对于超大规模云计算环境的独特需求。这些经验以及戴尔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出色表现能够帮助客户打造出极为高效的环境,帮助客户快速部署,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我们收购了佩罗和毕博,将技术架构、运营管理、服务等资源整合起来,我们可以在中国跟美国同步推出云计算迁移、评估、咨询管理的服务。
时代周报: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保罗•亨利•弗兰德透露,戴尔中国过去一个季度整体业绩同比增长21%,主要成长动力来自戴尔中国公共事业部,该部门业绩同比增长43%。中国公共事业部为何能有如此大幅度的增长?
杨超:在商用客户的成长方面,我们拥有比较好的沟通渠道和经验。最近一系列公司的整合、收购,也在不断地强化我们的技术储备。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拥有强大的解决方案,另外我们还有优秀的人才。我们现在在中国有多层次、多服务的体系支撑,加上上述的解决方案和团队,我们对中国业务的成长非常有信心。
时代周报:您是第一位出任大中华区总裁的华人,这是否也是戴尔对中国市场的另一种重视?您上任不久,现在有何感受?
杨超:中国业务是戴尔全球第二大市场,我们一直强调植根中国的发展策略。第一个是整合我们全球的资源怎么样让它们尽快落地,这是我们很大的压力;第二是怎么样把我们售后的服务也再上一个台阶,这是我们感觉到我们要在中国走得更远、更久,这是另外一个压力。挖掘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二是整合公司资源,三是服务网络的优化。我相信,这三块做好了,对我们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发展。
时代周报:在中国市场,下一步有何具体发展策略?重点是哪些领域?
杨超:成都的策略反映了戴尔植根中国的整体策略,新的戴尔运营基地还将促进成都其他制造业的发展,帮助该地区打造更加完善的供应链及物流体系,为中国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作出贡献。
我们去年把中小企业事业部和消费事业部整合在一起,产品提供更多样性。同时我们的网络更加优化,不只体现在一至三级城市,四至六级也进展得非常快,目前六级城市可以保证85%以上的覆盖,五级城市100%覆盖,服务网络也从一年以前的600家增加到1000家,今年会再达到两倍。同时我们今年会开设超过一千家商用体验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