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如果你想出手购买SSD硬盘,现在可以不再旁观了,SSD硬盘不仅便宜了很多,可靠性和读写速度也提高了不少,硬盘的多通道NAND闪存控制器读写算法经过了改进,得益于不断增加的本地DRAM缓冲区,已接近128MB,有助于大大提高写入速度,但长时间写入对NAND闪存单元的损害问题仍然存在。除此之外,SSD硬盘还有功耗低,重量轻,无噪音,无机械磨损等优势。
英特尔也受益于SSD的普及,通过纯半导体基础解决方案大举进入存储市场,此外,英特尔合作伙伴Micron创建了开放式NAND闪存接口(Open NAND Flash Interface,ONFI)标准。
图1.SSD硬盘越来越主流
下面我们来看看全新的基于34nm工艺NAND闪存芯片的160GB英特尔X25-M SSD硬盘,运行在华硕P6T7 WS主板,Core i7 975XE处理器,6GB内存的机器上的表现,这款厚度为7毫米超薄的2.5英寸硬盘,重量不超过80克,甚至可以装进许多超薄笔记本电脑,更别说PC。
IDE接口SSD Win7环境测试
英特尔所声称的性能是读取速度250MB/s,写入速度70MB/s,与老一代50nm工艺的SSD相同,但延迟和写入IOPS提高了1/4以上。我在Windows 7上用IDE仿真模式,无命令队列运行Sandra 2009 SP4进行了测试,同时在Windows 7上用原生的AHCI SATA模式,开启NCQ进行了读、写和详细的IOPS测试。
为什么要用Sandra?我知道有些读者希望看到基准测试结果,因为已经有人做了,这里我们直接引用便是。
Windows 7 IDE模式
读:241MB/s
写:99MB/s
详细的IOPS结果:
图 2 Windows 7 IDE模式IOPS测试结果,点击看大图
Windows 7 AHCI NCQ模式
读:255MB/s
详细的IOPS结果:
图 3 Windows 7 AHCI NCQ模式IOPS测试结果,点击看大图
正如你所看到的,对于大文件,使用ACHI有些优势,但不是很明显,对于小文件,无命令队列的IDE模式反倒更有优势,但无论哪种情况,对于一个基于MLC单元的SSD,性能都大大得到了提升,读取速度超过SATA 300连接,写入速度也非常体面,甚至高于英特尔声称的性能规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