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走出容灾迷局之灾备建设的成本有哪些?

  【IT168 专稿】随着IT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灾备技术发展越来越完善,实现灾备模式也出现了多样化,但作为用户来说,如何知道一个灾备项目到底需要多少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恐怕这是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我们花了巨资建设了一个灾备系统到底值不值。

  任何一个灾备项目,目标、规模、风险、成本这几重因素总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灾备项目的成本是由前三者综合决定的。在灾备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建设目标,一般而言,灾备建设目标中,我们需要考虑灾难的防御范围,我们是要防御仅仅是站点灾难(如自然灾害)还是含有各种故障在内(如数据库故障、设备故障)的全面防御?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恢复的效果,例如,故障发生后的恢复速度?恢复效率最高、恢复风险最小的恢复地点是哪里(提示:应该是本地)?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是否建设能够防御大型灾害的异地灾备系统(还是仅仅同城)等,以上的一切都是我们灾备建设考虑的重要依据。当我们对于灾难防御的目标胸有成竹之后,我们就需要考虑建设成本了。

  以往,很多人认为灾备建设的成本只是购买灾备设备的费用,而在实践中,却因为估计不足吃了大亏,根本原因是没有把灾备建设的总体拥有成本计算清楚。

  要想搞清灾备建设的总体拥有成本,我们看看以下几个元素:

  1) 场地费用

  包括灾备机房基础设施费用,灾备中心人员费用等。

  2) 设备费用

  包括购买的灾备存储、交换机、路由器、协议转换器、主机等各种设备的费用。这些费用由于容灾技术方案的不同,组成元素完全不同。

  3) 传输网络费用

  这一部分费用随着灾备技术路线的不同更是差距明显。尤其在异地灾备体系的建设中,灾备技术路线的不同导致的传输带宽评估有时令人难以置信,可以相差达到40倍的带宽差异。例如,采用不同的技术,也可能只需要每年支付20万的传输网络费用,也可能需要支付每年200万的网络费用,而实际效果却完全相同。

  4) 运维费用

  这部分的费用包括向厂商购买的每年服务和应急的专业服务费用,还包括高级别的系统维护人员的费用。一般而言,随着设备开放性的增加,维护人员的成本就相应下降,而灾备应急如果能够掌握在用户手中,灾难应急时向厂商购买的专业服务费用就下降。

  看完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分析灾备建设的成本,作出合理的取舍了,或者立刻作出同城或者异地的选择了。

  在成本分析上,切记需要站在系统架构的全局来分析,例如,往往我们只计算了灾备系统的存储设备费用,但是却忽视了一些存储的传输协议转换设备(FC/IP),那么我们就只能追加预算了。更有甚者,往往认为灾备设备和机房就是唯一的建设成本,可能采购设备只需要600--700万,却每年要支付高达200万的网络成本,5年下来,网络费用早已超过了设备费用,似乎本末倒置。而每年200万的网络成本中,却只有10%是传输的有效数据(由于灾备技术的不同,相同的应用数据可能传输高达900%的冗余数据,自然占用大量的带宽)。这个结果,足以令我们触目惊心。而灾难发生的灾难应急对于很多厂商数据专业服务,用户无法掌握灾备系统,一旦出现事故,不仅需要支付大量的恢复成本,还要依赖在厂商的响应时间上,快速恢复业务根本无从谈起。

  因此,灾备建设的设计者们需要掌握真正的成本测算规则,需要掌控灾难恢复的目标和效果,只有这样,灾难避免重复投资和投资浪费,真正提高灾难的应急标准,做到“有灾必备”,避免以往的“灾难盲区”频出、建设成本攀升的现象发生。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