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在IT领域一贯扮演重要角色的存储行业,在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中经历了一次“V”型大逆转。统计数据表明,虽然从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10-12月份的交货量有很大的下降,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受益于笔记本,台式机,还有企业级用户的需求,市场整体复苏迹象明显。
从2009年全行业亏损,收入整体收入下降30%,到2009年12月全行业恢复盈利,并开始快速增长,硬盘行业成为IT领域最快恢复增长的一支生力军。这其中,占有企业存储市场60%份额的硬盘及存储产品供应商希捷虽然也经历了30年来的第一次出货量下降,但其亚太地区却实现10%的增长,而且2010年预期有15%的增长。
日前本网记者独家采访了希捷科技副总裁暨亚太区及日本营销机构董事总经理郑万成。
经济观察报: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业绩亏损和之后的增长后,您怎么看待您所负责的希捷亚太及日本地区的硬盘市场的表现?
郑万成:过去一年中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2009年1、2月以及第一季度硬盘整体出货量下降。但是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了,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365天,每天消费的硬盘是150万块,对存储的需求并没有减缓,相反在未来五年企业数据将增长650%,也就是比现在增长了6.5倍。2009年一年不算现有的数据,就会生成40个EB(相当于40,000 TB)新的数据,比过去五千年所有的还要多。因特网的流量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影响而放缓,到2013年这个流量也会增长40%。
事实上,我们在财务方面表现非常好的。希捷的毛利润率达到30.5%,营业收入超过30亿美元。整个行业在今后三年中的利润将会超过200亿美元。目前,希捷正在亚太及日本地区进行更多的投入,以发展其销售市场团队,并用更多的资源来开发市场。
经济观察报:有数据显示,2010年硬盘市场会获得更大规模的增长,您怎么看?
郑万成:我认为,2010年将会是在近几年来发展最为强劲的一年。原因有几个,第一个是市场上所有细分市场发展态势都非常好,还有一点就是市场上的趋势包括云计算的推动,另外一点就是商业领域出现复苏,他们要更新自己IT的装置,因为他们在过去几年没有更新商用设备,这个趋势也会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硬盘的存储容量也会不断的提升,主要是针对企业级和笔记本等,这样的趋势会不断持续下去。目前,除了硬盘以外,存储行业还有一个新兴市场出现,就是SSD固态硬盘。实际上,SSD在如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的产品中发展空间不足5%,但在企业级却有巨大的增长潜力。IDC预测,2010年SSD的市场规模是100亿美元。因此我认为它在企业级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是整个产品系列的一个良好补充。
经济观察报:希捷不久前推出了自己的SSD产品,虽然相比业内其他的厂商推的比较迟,但是这款产品和其他SSD产品似乎有点不同,这款产品上希捷的DNA或最大特质是什么?
郑万成:市场上大约有100家企业都在推广自己的SSD产品,但多数都是来自于消费背景。对于希捷来说,因为我们在企业存储应用这个领域已经有30年丰富的经验,所以可以满足客户需求。就产品本身而言,大部分厂家选用的MLC,我们选用的是SLC(单层单元技术),因为可靠性是企业级用户最关心的特性之一。虽然比较昂贵,但是比较可靠,所以我们还是坚持选用它。
经济观察报:据我了解,在金融危机期间,希捷在新加坡的工厂关停,是否这部分产能会转移到中国?
郑万成:虽然我们当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宣布了这个消息,但是并不是因为金融危机我们才这么做,而是因为它其实是我们长期的规划安排好的,我们要优化我们在全球的基础设施,当时是在年底的时候宣布的。
经济观察报:希捷的优化战略中,中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郑万成:我们所处的行业竞争性非常强,因此我们必须确保我们在运营公司的时候以最低的运营支出进行。换句话说,一个工厂应该在什么地方,或者总的工厂的数量是多少,驱动这些的因素都是在于我们有必要使得我们的成本降低,使得我们公司成功。另外一个因素就在于客户的需求是什么,这些因素都驱使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优化战略。
中国在其中是非常核心的部分,因为您知道超过50%的希捷硬盘是在中国制造的,而且另一方面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销售市场,我们很多客户的制造都位于中国。所以不管是从运营还是从市场的重要性来说,中国的重要性程度非常高。
经济观察报:您是不是觉得自己是特别幸运的一个人?因为整个金融危机中亚太地区受创比较小,而且复苏的比较快。中国市场在增长的贡献里面占多大比例?
郑万成:是很幸运,因为我在适当的时间选择了适当的地方。对于硬盘这个产业来说,它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不断蓬勃发展的产业;而且我也非常幸运能够在希捷这样一个世界领先的公司进行工作;亚太及日本地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我们所有的业绩都表明亚太地区包括日本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而且我们这块领域对于公司收入的贡献要比以往更高,大概达到50%。
经济观察报:希捷除了原来的产品,未来在哪些领域会有创新的技术推出?
郑万成:希捷是生产存储设备的,未来的创新技术中,我们认为云计算对于存储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可以看到一个趋势,人们对于存储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都希望能够创建、消费数字内容和数据。
现在需要存储的数据和信息太多了,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大型企业级的应用,比如数据中心和大型运营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高达60%,因此和我们竞争对手相比而言希捷能够更好的把握住现在的机会。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利用开源的云计算来构建自己的基础架构,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并通过专有的云计算来实现某些特殊的应用。就驱使用户购买更多各种各样的设备,包括移动电话、电子书、上网本、笔记本等等。
虽然我们生产硬盘,生产SSD销售给像EMC、IBM这些公司。在云计算中离前端还有一步之遥。但我们通过客户了解如何更好的驱动这样的应用,同时我们也和一些大型的终端用户进行探讨,比如大型的运营商,像百度,我们会关注他们的实施,而且不断在技术方面满足他们的要求。
经济观察报:在亚太地区,除了EMC、IBM、HP这样的厂商,哪些企业是希捷在云计算领域的主要战略合作伙伴?
郑万成:因为我们的强势在企业级市场,所以我们和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设备制造商合作,在中国,包括曙光、浪潮、联想、华为等,还有日本的富士和NEC等等。
经济观察报:您如何理解中国消费者的特点?
郑万成:人们通常会有这样一种错觉,认为中国是一个低端市场,其实不然,中国用户特别喜欢发短信,可是大家也许不知道,在过去24小时里面人类所发出的短信总数已经超过了全球总人口数65亿。从亚太地区整个商业来说,中国占据了很大的一块,而且在中国销售的大容量硬盘也是非常多的。中国的消费者有一个特点,他们非常的博学,他们在购买硬盘之前会上网进行很多研究,所以我们的挑战在于如何能够找到这些消费者,把东西卖给他们,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
消费领域我们最近推出一个新的产品,就是FreeAgent Theater+高清媒体播放器,现在大家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它是一个家庭媒体中心。我们之所以推出这样的新产品的原因,在于我们希望消费者能够便利地享受和消费他们所存储的内容。
经济观察报:消费级市场会成为希捷最大的增长来源,对于这块业务的增长,您准备做什么样的部署?
郑万成:我们确实是进行希捷公司品牌产品的零售,比如FreeAgent,它的增长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它的营业额只占10%,所以营业额不是太大,但是这个领域非常重要。
以往我们把很多产品一次性就销售给客户,比如OEM客户。但是消费市场和我们传统的硬盘不太一样,这个领域首先要进行品牌的打造,其次要进行很好的产品设计,还要扩大产品的覆盖面。现在我们要找到新的客户,在中国这些消费者可能会去像商场这样的地方购买我们的产品。
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我们要更多地投资进行品牌的打造。另一方面要进行非常良好的产品设计,使得这些客户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产品。第三就是我们要创建更多的新的渠道。
经济观察报:希捷准备在中国建立新的渠道,这方面有详细的计划可以透露吗?
郑万成:就具体的战略或者规划,我在这不便透露细节,但是我们采取这些活动一方面是和传统零售商合作,同时也会和新的客户抓住大型的商业机会,比如和连锁的电器商店,比如国美、苏宁等合作,他们以前是不卖硬盘的,但是我们会和他们进行合作销售。另外,我们充分通过在线购物,因为在中国在线购物也是不断发展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可以通过电视购物等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