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ESG王丛:我看中国存储的未来十年

  【IT168 专稿】Kim.Wang(王丛)女士是国际知名调研机构ESG(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中国代理结构的总经理,拥有在欧洲、东南亚和北美19年的丰富管理和营销经验,其中有8年时间是在存储和网络行业,对信息技术领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作为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ESG)在中国的公司ESG-Sino的总经理,Kim Wang负责ESG-Sino中国市场业务的运营,并分别在北京和武汉设有办事处。为中国客户提供高品质、全球性的分析、研究和战略咨询服务。参见www.ESG-Sino.com了解更多ESG-Sino中国的信息。本文阐述Kim Wang女士对中国存储市场的认识。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ESG)中国公司ESG-Sino总经理,Kim Wang

  中国存储的过去1 0年:

  过去十年,是中国存储“建设”的10年。随着数据对企业竞争力、人民生活重要 性的快速提升,数据中心在过去十年已经从“nice to have”成为“must to have”;中国市场也随之从一个“卖场”转变成“战略重点”,成为一块决定着主流厂商未来十年全球市场份额和新兴革新公司存亡的“金砖”。一批中国存储厂商也开始加入存储厂商的行列,在数字淘金潮中寻找自己的“一桶金”。

  “云”带来机遇:

  去年11月在上海东南亚金融峰会讲演后,几家金融公司的CTO都曾经问到,“从ESG的观点来看,就目前“云”的火爆,您认为‘云’是厂商的炒作,还是未来数据中心的趋势?”我的答案是,“云”是一种趋势,会带来数据中心相关市场格局的变化,对很多数据关键型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将产生直接影响。“云”在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市场,和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提升竞争力方面,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云计算会创造更多新的商业机遇。

  中国IDC的跳跃式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步走向海外的趋势,以及数据归档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加上中国60%-70%的中小型企业都缺乏完备的数据备份机制,这些因素赋予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其具体体现就是IDC市场的跳跃式发展,这使得中国云计算相关市场吸引了海外厂商的广泛关注。在今年2月16日旧金山数据中心业务网络研讨会上(www.TheBDEvent.com),存储研讨会第一次开设了“谈中国市场走势”主题讲演。十几个具有革新技术的公司在我的讲演后表示了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极大兴趣。

  中国存储的未来十年

  传统主流厂商面临的挑战:

  中国存储市场在未来十年将会出现格局性的改变。以往占主导地位的海外存储厂商在中国市场价值链中的优势(产品细分和营销体系),将随着存储产品的商品化(大众化)和中国厂商在技术和销售能力上的快速提升而被削弱,市场和利润也随之受到挤压。同时,传统产销模式在新的“大集采”和“ 纵深”的经济环境下,无论在行业深度和地域覆盖广度上都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中国存储厂商的机遇

  经过十年的积累和历练,中国厂商所占有的成本优势在快速发展的中低端市场得以凸显。浪潮、UIT、SOUL、 同有、蓝鲸、华赛、迪菲特等多家中国厂商在短短几年内就在中低端和某些行业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市场氛围。可以想象,这些在中国起步的存储厂商在今后十年将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快速市场反应、本地执行能力、对新技术的整合能力,和对中国行业用户需求的透彻了解,也给他们建立行业细分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此外,通过金融杠杆,资源整合或战略联盟加快市场反应速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是全球IT业的趋势。金融风暴和经济的不明朗因素,将海外一些具有突破性技术的厂商推向存亡边界,这给中国存储厂商提供了一个快速、经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契机,也为中国存储行业提高整体行业技术水平提供了一条捷径。随着中国存储产品性价比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扶植力度的增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存储厂商大有作为的十年。

  给中国存储厂商的几点建议:

  我先后和Steve Duplessie (ESG首席分析师和创始人)和Tony Prigmore(ESG高级分析师兼合伙创始人)见过十几个中国的存储厂商。根据与他们家交流,建议中国厂商要小心以下误区:

  避免把焦点放在“我想做什么”

  不少厂商的“自主技术、自我品牌”战略都过多地建立在 “我想做什么”之上。而我认为,品牌的支撑点是核心竞争力(成本优势或技术市场细分优势),如何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如何解决具有代表性(足够市场空间)的问题应该是公司产品研发的战略重点。建立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把焦点放到市场走向和客户需求上,即“用户现在和未来要什么”。NetApp 创始人Dave Hitz在2月6日旧金山大会上的 演讲中多次强调, 厂商在做任何决策之前,在决定“我想做什么”之前,一定要先换位思维,从客户需求角度来定位自身的产品战略和业务战略以及发展规划。只有这样,厂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在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中期产品路线图前就匆忙建立品牌,常常让厂商迷失在“我想做什么“上。

  重产品研发,轻业务模型

  OnStor、Verari、Copan System在各自细分市场上都有技术“绝活”,可以说在某些技术上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但是三家公司业务状况却处于亏损状态。ESG认为,业务模型比技术研发、产品的市场细分价值都更为重要。

  建立业务模型的基点是了解自己的长、短处,并做到扬长避短。要逐步建立自己独特的市场空间。如果硬件成本优势是你的长项,产品研发是你的短处,那么技术“嫁接”可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果产品低成本是你的长项,现金流是你的短板,大范围铺代理商将会把一个小公司推向破产。在全球经济环境下,要学会如何通过全球化资源整合,为我所用。你的竞争对手全球化,你的机会同样也能全球化!你起步于中国,但不局限于中国市场。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