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中平能化上空的“云”

  【IT168 存储】在采访中,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平能化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张长松并没有将其数据中心称为“云计算中心”。但在我看来,中平能化集团的数据中心对其所属几百家企业而言,就是一个典型的“私有云”。如果将这个“私有云”能力扩展到对企业外用户服务,那么这个“私有云”就具备了“公共云”的概念。张长松认为,只要外部企业有这样的需求,中平能化数据中心完全可以为其提供云计算支持与服务,就基础架构而言,中平能化数据中心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

  谈到为什么没有对外称“云计算”,张长松谦虚地表示,因为云计算是个宽泛的、成长的概念,有多种表现形式。所谓“公共云”在集团企业中如何部署,服务质量如何保障,安全等级是否足够,何时具备实用价值等,这些还都需要讨论和完善。

  在张长松看来,谷歌代表了云计算最成熟的应用模式。但谷歌的服务主要是通过云计算服务搜索并提供网络上所有公开的信息,并不涉及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所敏感甚至高度机密的信息。他指出,企业级应用与谷歌有所不同,其关键业务数据对于保证企业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生死存亡,这些数据显然是要严格受控并保证高度安全的。

  从分散到集中

  关于云计算,的确有认识上的分歧。但这并不妨碍我将中平能化数据中心视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私有云”性质的云计算中心,因为中平能化集团业务现已实现了以虚拟化为依托的数据中心集中式资源管理,由专业化管理运行团队统一提供运维管理和服务。

  “这样的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我把它分成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大规模建设阶段和现在的集成应用阶段。”张长松说。

  1997年是中平能化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其标志是信息化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期间,构建了100多公里光缆线路,形成了覆盖主要厂矿的网络系统。而在应用方面,主要是一些局部、小型应用软件的尝试。

  2001年随着煤炭行业形势趋好,当时的中平能化的信息化应用有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中平能化自己编制了“煤炭采掘示范信息化示范工程”立项报告,并最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为“全国大型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在河南省同时获批准的企业也只有两家,中平能化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要求起步阶段少花钱多办事,探索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可行的道路。这个方针逐步发展成为中平能化坚持的信息化策略,就是低成本、高质量、快响应、可持续。在2005~2007年企业信息化高速发展阶段同样得到坚决的贯彻,应该说集团公司部署企业计算或称构建企业‘私有云’,也是这一策略在相应阶段的具体体现。”张长松说。

  立竿见影

  “集团信息化的成效非常显著,帮助集团真正实现了集中规范管理的目标。”张长松说。

  煤炭销售和物资供应管理是典型的例子。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集团实行了高度集中的供应销售管理模式。在新的组织形式下,各个厂矿对外没有煤炭销售权,以及物资、设备采购权,而由集团销售公司和物资供应公司统一管理。

  通过统一管理,集团可以统一掌控物资,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储备资金,保证物资质量,提高物资使用效率,解决了以往集团总部、各厂矿供应站,甚至区队都要分别储备物资、分散管理库存所导致的信息无法沟通,资源管理效率低下的难题。实现物资管理信息化之后,真正做到了集团、厂矿、区队的物资统一调控管理。

  在新的模式下,原来矿级仓库依然存在,但物资所有权归物资公司后,改称物资公司驻矿站,它只相当于物资公司的一个储备点。对于物资公司而言,厂矿仓库内的物资只是地理存放位置的不同,可以根据需求在集团范围内灵活调剂使用。厂矿的各个区队可直接到驻矿供应站仓库领料,驻矿供应站的储备由物资公司统一供应和配送。集团还与主要物资供应商达成了战略协议,供应商物资储备在集团,用多少结算多少,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效应。

  据了解,信息中心正在考虑对现用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主要的内容是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一定程度的商务协同,如物资储备定额协同管理,物资供应电子合同及网络结算,供应商评价等,如此可以更好防止库存与生产需求脱节,提高供应商响应速度和供应效率。也就是说,新的系统升级要把供应商和物资公司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将集团供应链延伸到集团外部,推进全社会信息化。

  无论财务、资金、供应、销售、人力资源,还是生产调度、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以及协同办公,视频会议等,中平能化集团大大小小构建了50多个应用系统,这些应用都是集中式管理。目前数据中心现有80多台服务器和网络设备,22个机柜,采用高效冷热交换通道、模块化UPS供电、KVM集中监控管理作为支持环境,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水平。

  虚拟化担负重任

  现有数据中心机房建成于2005年。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信息化应用范围和应用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因此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最主要的是机房面积不够、机架空间不足、电源负荷过载,及制冷容量紧张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扩大投资。

  “当技术人员提出机房扩建方案的时候,我否决了。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命题:不能拘泥于增设备扩机房的思路,这样下去,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导致IT投入和应用需求的失衡。需要分析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尤其是要用新思路解决矛盾,以新技术应对挑战。”张长松说。

  也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虚拟化成为了中平能化集团重点关注的技术。与大多数企业一样,此前中平能化数据中心服务器利用率平均也在10%左右,在浪潮等国内外厂商支持下,经过实地数据收集,中平能化集团构建了以虚拟化平台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在新的架构中,以4台浪潮NF560D2服务器、IBM570小型机、EMC480存储为基础,辅以全光纤网络,借助虚拟化软件,通过运行虚拟化层(Hypervisor),用虚拟机整合并承载包括数据库、财务系统、医保系统等在内的19个应用系统。为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利用虚拟化软件的Fault Tolerance功能,可在虚拟化物理主机集群之上,同步运行多个虚拟机,当其中任何一台物理服务器产生故障,其上虚拟机的工作,就可以被其他服务器虚拟机所接管,从而实现零宕机、零数据损失,故障机快速切换。也正是因为提供了这样的高可用集群解决方案,也就使得虚拟化真正进入了企业的关键业务应用。

  新系统自2008年1月开始试运行,2009年6月正式上线。对此,张长松指出,如果不采用虚拟化技术方案,按照每个应用采用独立物理服务资源的构建方式,外加冗余高、可用性强的要求,至少需要30多台服务器,这就给本已经趋于饱和的数据中心机架空间和供电能力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虚拟化为数据中心集成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虚拟化收获

  用虚拟机替代物理服务器,固然减少了服务器的购买成本,但同时却也增添了虚拟化软件的购置成本,而虚拟化软件并不便宜。二者相比,孰优孰劣?这也是刚刚接触虚拟化的用户经常产生的疑虑。

  当我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张长松的时候,他指出,虚拟化还是具有较好的性价比表现。他算了一笔账,数据中心机房的1U空间建设成本大约在4000元左右,这还没计算建筑和供电成本。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不仅减少了物理服务器的用量,同时也节省了机房空间和电力消耗,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此外,虚拟化部署对应用需求的快速响应所带来的信息化效率提升,更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对于中平能化集团这样的特大型集团企业而言,部署购买新的软件和硬件,需要进行严格的申报审批流程,需要通过招投标方式采购,资金计划具有周期性。如此一来,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是采用虚拟化技术之后,应用响应更加灵活了。

  “一个新的应用需求,只需要在虚拟资源池里分配一块资源即可,无须等待,新应用可以立即测试,成熟后可立即投入使用,其效率远比资金节省更重要。”张长松说。

  在硬件选择上,选用浪潮四路企业级服务器作为虚拟化支撑平台,是经过深入分析和对比之后所做出的决定。首先,四路服务器较之双路服务器具有更加强大的处理能力。此外,在内存容量以及I/O扩展能力上,四路服务器也更能够体现虚拟化的优势。以I/O为例,由于更多应用被集中到一台物理服务器,与处理能力相比,I/O容易成为瓶颈,要求系统具有强大的带宽处理能力。在虚拟化的环境中,因此需要同时使用很多块网卡。如果服务器扩展插槽有限,扩展能力不足,将制约系统性能的发挥。因此,虚拟化需要根据应用的类型,统筹考虑诸多要素。

  企业重组背景下的思考

  2008年底,由河南省政府牵头,原平煤集团与神马集团实现强强联合,成立了中平能化集团。作为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中平能化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煤炭开采和煤化工产业链,拥有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4大核心产业和电力、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建工建材、机电装备5大辅助产业,集团资产总额达710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80位。

  从平煤集团到中平能化集团,固然有强强携手、资源重组的优势,但也对集团的信息化整合提出了新的考验。“先不说信息系统整合,仅用户规模而言,就扩大了不少。”张长松说。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数据中心作为基础支撑,其整合难度是非常大的。

  得益于平煤集团原有的数据中心基础,借助虚拟化技术,中平能化集团迅速对业务进行了整合。“如果没有采用虚拟化技术,将无法发挥数据中心优势,也无法迅速对应用加以响应。”张长松硕。

  中平能化数据中心实践恰恰符合云计算的特征。它把网络变成一种全新的计算平台,是一种能够在互联网上通过按需购买与按使用付费的业务模式,其本质是一种服务交付和使用方式。

  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它支持动态响应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实现云与数据中心硬件资源分割,实现计算能力的按需调度。目前国内十几家“云计算中心”即将或已经投入运行,例如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上海)、阿里巴巴(南京)、世纪互联(北京)、无锡软件园、无锡滨湖区、山东东营市、广东佛山市、中化集团、恩信科技、北京公共计算平台(“北京云”)等。

  云计算成功的关键,是要切实抓好应用并抓出成效,虽然中平能化没有将其数据中心服务称为云计算,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已经具备了云计算所需要的特征,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对“公共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成熟度还存在疑虑,但是张长松表示,如果有企业愿意借助中平能化现有平台,需要他们提供外包的IT服务,就现有的基础来看,他们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愿意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

  张长松表示,他们正在密切注视云计算的市场发展,随时准备将有关云计算的新技术和新服务手段引入到集团信息化当中。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