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三大存储厂商大比拼:存储研发新主张

  【IT168 信息化】存储市场上一道难以逾越的大坝是核心存储技术。一个公司如果想在存储市场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在存储技术与标准上拥有话语权。深黯此理的跨国公司纷纷建立起全球化的研发网络,而中国是研发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不仅是存储产品重要的销售、制造基地,更是未来的研发基地。

  本期,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跨国存储企业在中国的研发策略和布局。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探讨中国存储厂商如何在研发方面实现突破。

  EMC: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

  2009年7月,EMC中国研发中心正式升级为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虽然形成了存储技术研发基地、云计算研发基地、信息管理研发基地、中国实验室、全球解决方案中心和全球客户技术支持中心六大职能部门的全新架构,但是存储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

  瞄准云计算

  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参与了从高端Symmetrix存储系列到Celerra、CLARiiON中端存储的研发。比如,EMC CLARiiON CX4中端存储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就是由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开发出来的,包括虚拟资源调配功能、对IPv6的支持等。在存储产品的研发方面,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创造了多个第一。EMC首款消费类存储产品——EMC存储宝箱就诞生在中国。EMC中国的研发人员都亲切地称它为“亲生儿子”。 2008底,EMC首个云存储产品EMC Atmos的推出与EMC中国研发团队的工作也密不可分。

  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不仅承担着商品化的产品研发工作,而且肩负着基础研究的重任。由毛文波博士领导的EMC中国实验室(ERC)目前主要从事云计算、道里可信基础架构以及语义搜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国卓越研发集团在EMC云计算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EMC云产品研发部门的工程师有一半以上在中国。EMC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Sanjay Mirchandani表示:“中国卓越研发集团是EMC在美国总部以外的第一个云计算研发基地,也是未来云计算战略方向上的一支生力军。”

  做大做强

  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的成长速度是十分惊人的。从2006年11月2日落户上海开始,经过短短三年时间,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的人数从零增加到近千人。记者曾经问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主席范承工:“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的发展速度是不是太快?”沉吟片刻后,范承工只回答了一句:“这三年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过去三年中,EMC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图斯每次来华都会重点谈到研发。2006年,乔·图斯在北京亲自宣布,2006年至2010年,EMC将在中国投资5亿美元,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2007年11月,乔·图斯现身北京清华科技园。在EMC北京研发中心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乔·图斯承诺,将原有的五年投资计划规模加倍,即到2012年时完成在华10亿美元的投资。新增投资主要用于扩展研发业务,扩大合作伙伴队伍等。EMC在全球的几个卓越研发集团主要设在“金砖四国”。这些各具特色又相互协作的研发机构成了EMC创新网络的主要支柱。通过创新网络,EMC可以调动约5000名技术研发人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研究资源。技术是EMC成功的根本。为了在中国市场延续这种成功,EMC不仅要在品牌、市场、销售等方面下功夫,更要在研发方面下功夫。对于EMC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品销售市场,更是一个战略性产品的发源地。EMC憋着一口气,要把中国卓越研发集团建成中国最大、最强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

  快乐研发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天地的EMC中国研发中心,面积超过7400平方米,许多办公室都以金庸武侠小说中著名的场景命名。办公区内虽然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但给人的感觉是气氛十分轻松。

  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的很多人才来自中国的高校。EMC很早就开始与中国的高校合作,推广EMC学院计划,并在高校中开设《信息基础架构技术》选修课程。EMC中国研发中心每年都会在中国高校举行大规模的校园招聘活动,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校园招聘活动也没有中断。范承工表示:“我们要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真理第一的氛围。我希望所有员工在每天早上醒来时心情都非常愉快,感觉每天都是周末。”

  华为赛门铁克:全球化布局

  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赛门铁克公司)的总部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早上9点,记者一行步入园区,正好遇到上班的人流,周围一张张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的脸庞,让记者感觉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大学校园。

  强化自主创新

  目前,华为赛门铁克公司在北京、深圳、成都和杭州设有研发中心。各研发中心在产品研发上既有侧重又相互协作,比如成都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存储产品的研发,而北京研发中心侧重在安全产品的研发。华为赛门铁克公司现有员工3500多人,其中55%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研发是华为赛门铁克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据华为赛门铁克公司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介绍,在存储与安全领域,公司拥有已授权和正在受理的专利超过500个。

  华为赛门铁克公司在研发上采取全球化战略布局,不仅在国内拥有多个基地,还把触角伸向了海外,这主要得益于赛门铁克资源的注入和帮助。设在美国的CTO办公室是华为赛门铁克公司全球性研发的桥头堡,在收集最新技术信息和引进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华为赛门铁克公司在存储和安全研发方面各有1000多人。“华为赛门铁克公司主要采取自己培养研发人员的方式,这一点与华为公司十分相似。由于国内的存储专业研发人才比较少,所以华为赛门铁克公司在国内主要招聘通用型软件和硬件开发人才,而这些人员大多来自于国内的一些高校。”范瑞琦介绍说,“公司在存储方面的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北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从2008年中开始,北美地区的专业存储研发资源得以释放。在这种背景下,公司在美国波士顿和旧金山地区快速建立起一支专家型的存储开发团队。”

  上世纪80~90年代,很多人不相信华为能在电信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有所作为。但事实证明,华为在电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种成功的背后,扎扎实实的技术研发起到了关键作用。华为赛门铁克继承了华为在研发上的这种基因,在依托母公司专业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自主创新,并且在安全与存储融合的道路上逐步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华赛即将推出创新性的移动数据中心

  抓住变革的机会

  从产品与技术的角度看,融合是华为赛门铁克公司的最大特色。就像打太极拳,华为赛门铁克公司十分自然地将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安全与存储技术、软件与硬件技术融合在一起,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华为赛门铁克公司成立一年多来,销售额屡创新高。2009年上半年,华为赛门铁克公司就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在我们眼里,安全与存储是一回事,安全性是存储产品的一个重要功能。”范瑞琦介绍说,“我们在软件方面的投资非常大。我们会将赛门铁克的软件产品硬件化,把数据管理、虚拟化以及重复数据删除等先进功能与硬件产品融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优化。此外,我们还要在软件开发方面寻求新的突破,比如云存储。”

  云存储与固态硬盘(SSD)是华为赛门铁克目前的产品研发重点。在硬盘时代,存储系统厂商不会涉足硬盘制造。在SSD时代,存储系统厂商涉足SSD的研发却是司空见惯。

  华为赛门铁克的重点虽然在存储系统上,但在SSD研发方面也倾注了大量资源。2008年,华为赛门铁克在SSD方面提出了100多项专利申请,2009年相关专利申请超过300项。在SSD方面,华为赛门铁克采取了开放、灵活的策略,既进行自主研发,也积极与SSD厂商合作。

  范瑞琦表示:“以SSD为转折点,存储介质的革命将为整个存储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与SSD一样,云计算同样具有变革的力量。在云存储软件方面,华为赛门铁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产品在电信运营商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云计算领域,存储与安全的融合是必然趋势,这对于华为赛门铁克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可以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

  范瑞琦表示:“华为赛门铁克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没有任何历史包袱。我们要坚持创业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主研发,成为网络安全与信息存储专家,为用户构筑信心。”

  赛门铁克:不搞人海战术

  赛门铁克公司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许明是一个低调、严谨的人。谈起公司的文化,许明表示:“我们非常鼓励员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比如前几天,一位员工发电子邮件给我,希望公司能成立一支篮球队,我当即就批准了。但是,我希望员工能将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进行区分。我们需要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技能的研发人员,这种职业的素养也充分体现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公司毕竟不是一个社会,我们希望研发能够保持它的单纯性。”

  提高研发的效率

  赛门铁克中国研发中心已经成立五年,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仅北京研发中心的员工就超过500人。2008年,赛门铁克中国研发中心成都基地揭幕,虽然目前只有200多人,但是当整个基地完全建成后,人员规模将达到上千人。

  赛门铁克中国研发中心每年也会进行校园招聘,但是通过此渠道进入研发中心的人员只占10%。成都研发中心是一个例外,其60%~70%的人是从校园招聘来的。许明表示:“现在的成都研发中心有点像三年前的北京研发中心。目前,北京研发中心70%的员工都是有多年开发工作经验的人。一个具有10年开发工作经验的人,其能力相当于3~4个从校园招聘来的人。”

  赛门铁克中国研发中心规模扩张最快的时期是2005年~2007年。

  许明表示:“我们的研发中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扩张,而是平稳发展,提高研发的效率。以前,我们承接一个开发项目,可能需要100个具有初级技术水平的人。随着经验的积累,人员素质的提高,我们把许多开发工作自动化后,可能一个项目只要10个有经验的工程师就足够了。高效率的开发团队、相对简单的管理,可以降低整个研发资源的耗费。”

  现在的赛门铁克中国研发中心不会搞人海战术,这也是研发工作逐渐走向成熟与稳定的标志之一。

  赛门铁克十分关注云计算的发展。许明表示:“我们正在进行两个有关云计算的研发项目,其中包括云安全,但是现在还不方便透露具体的研发内容。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数据中心用户更好地管理存储设备和数据,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

  坚持中国特色

  赛门铁克在全球拥有多个研发中心,中国研发中心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据了解,过去几年中,赛门铁克对美国以外市场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美国。许明介绍说:“中国研发中心并不是什么都做,而是有选择地进行一些项目的研发。中国研发中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赛门铁克全球其他地方的研发中心进行协作。中国研发中心与中国市场和客户的贴合度非常高。我们一直坚持为中国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开发。”

  从中国研发中心的布局来看,大多数的研发项目集中在北京研发中心,成都研发中心主要承担一些新的研发项目,比如属于存储创新的产品都是在成都进行研发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安全产品也是在成都研发的。“许多安全产品的功能,比如SEP端点防护等,目前只在中国进行研发。以前,公司主要的产品研发都集中在美国,现在公司更注重各地区本地化的产品研发。中国研发中心现在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在上个世纪末从印度转移过来的。中国研发中心的原创设计越来越多。”许明介绍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研发机构之间的人才等方面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研发人员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许明也感受到了这方面的压力。不过,他表示:“员工的去与留与公司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员工能否适应公司的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前一段时间我跟人力资源经理聊天,发现要走的员工中只有30%的人是我们真正想挽留的。那些最后选择留下的员工告诉我,他们留下并不是因为待遇问题,而是感觉在赛门铁克还是有发展前途的。这也是我们愿意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开发人员的原因。这些人才是公司的核心,能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我们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