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HDS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名字多少有些陌生,但在日常生活中,HDS已经与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譬如人们在坐地铁、公交的时候,地铁的AFC票务系统、羊城通就是由HDS提供相关的信息存储和读取;在银行、税务、电信等诸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行业里面,HDS更是在后台默默无闻的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大型系统的后台数据中心里面,都有HDS的设备在担任数据存取与保护工作。
时值IT168成立十周年之际,为了梳理中国信息化十年发展历程,我们特邀采访了HDS解决方案与专业服务事业部总监陈戈先生,希望从HDS的十年中国路线,梳理中国数据中心的十年发展历程。
HDS解决方案与专业服务事业部总监陈戈与IT168 服务器存储主编对话中国信息化十年
陈戈先生在HDS公司已经任职7年,在整个IT行业已有二十余年经验,作为亲身经历过中国信息化建设多个阶段的一名老兵,陈戈对中国数据中心建设的发展轨迹有着深刻的见解:“过去的10年,从我的经历来看,应该是整个网络存储从兴起到成熟的一个历程”。
网络存储从兴起到成熟的十年历程
陈戈认为,中国的数据中心建设大概分成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存储孤岛,到存储整合,到存储的效能与优化,经历了这样三个发展过程。
最早中国用户最为普遍的存储模式是所谓的“两机一柜”,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双机方案,只是面向某一任务,或者单一需求,用直连的模式构造数据存储系统,到今天就形成了很多存储孤岛。
陈戈回顾十年前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
过了几年,这些客户开始走集中的路线,包括业务的集中到数据集中。催发了整个信息化产业的数据集中大潮。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些大的电信、银行用户开始走全国集中或者省集中的业务支撑模式,导致了一些较大型数据中心的出现。这些大型数据中心的出现,以前存储孤岛的方式显然难以支撑这种几百个server此等规模的运算和存储需求。这时候网络存储(SAN)的应用模式开始在国内兴起。
近一两年,或者近两三年,这些用户的基础架构已经搭建,整个系统或业务的整合基本完成,用户发现后台数据中心已经有大量的存储系统,从容量上已经完全满足需求。另外一个方面,最早的时候存储容量通常以GB为单位购买,今天已经达到TB的级别,因此给用户带来的就是数据中心已有基础设施如何优化的问题。
下一个热点是真正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如果说前三个阶段是过去十年中国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的历程,谈到下一阶段的存储需求的热点,陈戈认为首先优化存储效能,然后实现真正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根据陈戈的介绍,最早直接催发中国用户存储需求的关键点是容量。因为那时候一般来说,服务器都是采用内置磁盘。以陈戈自身的经验为例,当时买的AIX服务器,标配的磁盘容量有18G和36G两种规格,但是一个服务器内置的插槽只能插几块磁盘,总体容量完全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陈戈讲述自己的数据中心建设经历
那个时候陈戈还在客户方工作:“我记得当时是在建一个大型的邮件系统,大概是几千个用户,这台服务器根本就撑不住那个容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陈戈所在的公司产生了要购买一个外置磁盘阵列的需求,“当时我做的一个采购决定就是买了一个外置的磁盘阵列,里面其实也就是插了几块36G的磁盘,这是当时的情况。”
今天的客户的需求已经远远不像那个时候那么简单,在数据中心建设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客户购买了这么多的存储容量,到底这些存储资源的使用率是什么样的?这些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所以今天中国用户开始关注的是存储效能,以及整个存储资源的优化,当然相应的这些存储的技术也在跟着这样的需求进行变化。
陈戈认为,其实对于用户来说,优化的过程永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只有一个基点,可能永远没有终点。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大部分的客户优化已经到一定阶段,就开始关注怎么能够提高数据的访问能力(历史数据访问,按照数据特性进行存储部署和层次化数据归档与管理、存储层之间的在线数据迁移…)
根据陈戈的介绍,就以前的情况来说,可能很多数据备份到磁盘就不管了,但这些保存下来的数据并不一定能随时访问,甚至存在不一定能恢复成可访问数据的风险。现在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或者来自法规方面的需求,导致客户更关注数据是否保持在可访问状态,所以真正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出现了。一方面客户要考虑成本因素,另外一方面,客户要能够延长或者提高数据的访问能力
HDS十年经典产品回顾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一步步深入,用户在数据中心的构建上也更加成熟,作为一家专业存储领域的领军厂商,HDS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明星产品与独到的技术,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并引领了这个领域的技术发展。
陈戈介绍说,最早的存储系统是基于SCSI总线协议的,随着用户数据集中带来的对存储系统性能的需求,HDS的存储系统也在逐步从SCSI总线协议向光纤转变。除了在内外部网络连接协议上的改进,HDS还针对整个存储的内部架构进行了改进,发布了第一代基于Hi-Star全光纤交换架构的存储系统产品HDS Lightning 9900存储系统。
Hi-Star是基于HDS在大型机年代的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体系设计经验,将众多大型主机中的成熟、高效的技术应用于存储系统之上。Hi-Star架构一经推出,就奠定了HDS高端存储系统的体系架构基础,并一直沿用至今。
HDS在2002年对第一代Hi-Star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在原有Hi-Star结构基础上提高核心运算能力,增加内部通道数量和带宽,升级前后端控制器上的CPU,推出了基于Hi-Star II结构的9900V高端存储系统,该系统的性能、扩展性、可靠性等全面超过9900,成为HDS公司又一个成功的高端存储系统,在当时的存储市场极具影响力,是极为经典的一代高端存储系统。
当大部分业内厂商仍在恪守他们在20年前开发出来的技术时,HDS已经树立了清晰的技术发展方向。在其产品线中,先后加入了交换机、虚拟化,以及企业级thin provisioning的功能。而且,日立也是目前率先提出面向服务的存储解决方案理念的存储服务供应商。
以HDS的NSC 55为例,对基于磁盘控制器的虚拟化技术的支持成为这款产品的突出特色。迄今,日立已经在全球市场成功交付了超过12600台智能虚拟控制器 。这一历史性的出色业绩印证了日立基于控制器的虚拟化发展战略是正确有效的。HDS基于磁盘控制器的虚拟化解决方案,集企业级存储系统和存储虚拟化功能于一身,可以被设置成两者中任何一种或兼具。
HDS NSC55,创新无磁盘版本虚拟化磁盘控制器的发布,可将客户复杂异构的存储平台在同一管理平台下管理
基于HDS全光纤交换架构的第三代产品是USP系列,这系列产品最早发布于2004年,并于2007年对这款产品再次进行了更新。最新一代USP V对HDS独有的大规模并行交叉交换架构进行了完善,各方面性能指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HDS非常清楚,智能存储控制器是其解决方案真正价值之所在,USP V同样能够通过智能存储控制器和磁盘柜进行分离,把多个不同的物理存储资产联接、创建成一个单一的逻辑存储池。
最新一代HDS高端产品USP V,今年增添了对SSD的支持
HDS于2008年推出的新一代中端AMS2000系列,率先在中端系统中引入SAS交换架构,并将以往高端系统中才支持的Active-Active控制器自动负载均衡技术首次带入中端产品,中端存储系统的扩展性、性能、可靠性和性价比都重新得到定义,由此带动了下一代中端产品的发展标准。
HDS的领先中端存储系统,首次将高端系统支持的Active-Active控制器自动负载均衡功能引入中端,并在中端系统中实现SAS交换架构,较高提升了中端产品的性能和性价比。
用户数据中心建设要点
在用户数据中心建设的各个阶段,HDS都位于领军厂商的位置,领导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此众多的技术,用户在构建数据中心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呢?
陈戈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建议 :因为我以前是用户,我现在假设我是用户,首先我会确定一下到底要什么,就是业务需求是什么。然后在以后两三年,发展目标是什么样的,然后把这个业务需求要翻译成IT的需求。
业务需求的方面永远只强调增长率、总体业绩,比如说一个银行今年要盈利多少亿,要发展多少信用卡的会员,这就是业务语言。这种业务语言必须要翻译成IT语言,才能够清晰地提出IT需求,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见,IT建设的需求不是IT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公司的战略层面的事情。
既然要支撑一定的业务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IT建设需求,也就是说,应用程序需要做成什么样的?服务器需要多大的能力?存储需要多大的容量?这就是从业务语言翻译出来的IT建设的基本需求。
有了基本需求,能不能直接采购一些东西呢?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这种情况下,可能你并不知道有哪些存储或者其他技术能够帮助客户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因此虽然有了基本需求,还要多听听看看业内的这些存储技术能不能实现这些前瞻性,或者能不能降低成本、优化需求。但不是说厂商有100个篮子,一下就把这100个都买了,客户购买的应该是其中最需要的,然后再看看周边的篮子,如果有些篮子能够优化性能,能够降低总体成本,能够帮助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平台建设的需求,那么可以综合考虑。
我接触到的很多用户已经相当成熟,我觉得他们已经在考虑投资的总体成本,不仅仅只考虑初次购买成本,也开始考虑隐性成本。就跟买车一样,很多人买得起宝马,但是养不起宝马。问题在哪儿?其实存储是一样的。当做一项投资的时候,要考虑到今后的实施成本、运维成本、管理成本等,现在的设备更新周期一般是五年。在五年之内,第一次购买这个东西的成本,以及其后的五年内,这个存储是否有一些先进的技术,能够降低运维成本,能够带来更大的回报?也就是我们今天衡量的TCO和ROI、ROA等概念。
此外,用户在选择存储技术上还需要考虑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假设某项技术能帮助建设一个弹性的系统架构,能够支撑将来的业务变更和发展,如果将这个需求翻译成IT语言就是能够很方便的扩容、系统变更、良好的系统兼容性、统一资源管理、较高的存储资源使用率等,那么就可以认为其具有前瞻性,不会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那么这样的技术和产品才能满足最基本的投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