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IT巨头在华投资:沿海推向内地

【IT168 资讯】10年、20年前,到中国投资设厂的跨国企业时常被问道,“为什么把工厂办到中国去?”现在,如果还有哪家企业还没来中国,它会被问道:“为什么还不把工厂搬到中国去?”

“20年前,中国市场对于所有的跨国公司就像一个谜,因为不熟悉而不可能预测。”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大区总经理杨旭接受采访时感慨良多,“如今英特尔来到中国已经22个春秋。”

和英特尔一样,惠普、AMD、EMC、日历、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等都不断地在融入中国,拓展其在华的布局。


布局:从沿海向内地推进

“仔细算来,IT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中国外资专家、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电子企业开始投资中国,这时基本是传统电子产业;第二阶段是电信生产商对华投资,最早是上海贝尔,后来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1990年代中期后达到高潮;第三阶段是1990年代后期开始的集成电路生产商大规模对华投资,几乎所有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的生产商都在华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主要产品在华生产;第四阶段是21世纪开始的软件生产企业在华投资,如微软、甲骨文等。

“但上述阶段划分并非很清晰,时间上有交叉,而且区域布局较散。如家电类多依托原有老企业,所以到处都有;电脑则相对集中,如珠三角、长三角;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程控交换机等的生产多在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软件生产除北京、上海等城市外,成都、西安等中西部人才密集地区也有。总的看还是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马宇描述。

其实,从一直认为是外商典型的英特尔身上就可以看出这种投资格局。

从1985年进入中国至今,英特尔在华投资先后出现三次高潮。第一次是1994年,英特尔宣布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投资额为6900万美元,并很快增资到1.98亿美元,成为浦东当时最大的外商独资项目之一。

此后,英特尔又不断追加上海浦东的投资,其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也从“呼应”走向“紧跟”。

2000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英特尔于2003年宣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一座芯片封装测试厂,总投资3.75亿美元,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单笔最大外商投资。如今,英特尔已将成都项目追加到5.25亿美元。

而于2007年3月26日,投资25亿美元的大连90纳米制程芯片组项目,显然使英特尔与中国政府的战略契合又达到一个新高度:既紧跟国家“振兴东北”新战略,又迎合了“十一五”“质”“量”并举的引资新战略。


里程:中国“路径依赖”加深

“目前,中国正在成长为全球市场的第三极,所以跨国巨头频繁地光顾中国,就是要争取在中国市场上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这种抢先的心理让整个跨国企业竞争在中国市场表现得更为激烈。”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高级分析师郭海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

“抓住中国才能抓住世界,是如今任何一个跨国企业都明确的全球战略导向。”日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田实 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日立集团最为重要的业务基地之一,自1970年代首次在北京设立事务所以来,日立在华的企业活动涉及方方面面。目前,包括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内,共有超过140家的日立集团下属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活动。

同样,2006年,网络存储巨头EMC全球总裁图斯在华宣布投资5亿美元,而在今年3月,EMC大中华区总裁叶成辉又正式向外界宣布了EMC中国业务的四大战略目标:保持存储系统市场的第一;发展渠道市场,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增长;保持企业内容管理、备份/恢复/归档市场的第一;实现软件收入每年翻一番。

当然,惠普也不例外,作为中美高科技领域的第一家合资公司,惠普22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深耕细作,2006年,其在华采购额已达到了100亿。

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惠普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开始大规模系统化地对华投资。1994年,惠普提出“中国焦点计划”;1995年,惠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并将两种新型激光打印机引进到中国生产;1996年,HP在中国成立个人电脑制造部门,开始为本地生产个人电脑;1997年,惠普租赁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中国惠普深圳、武汉、南京分公司成立;中国惠普总部迁入到北京的中国惠普大厦中,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所起到的强大磁吸作用,已使得跨国企业在中国的‘路径依赖’日益加深。”中国外资专家马宇说。  



趋势:增加在华研发投资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的调查,在2005年-2007年的三年内,61%的跨国公司明确表示将继续增加在华的研发投资。同时,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规模趋向大型化,SUN、松下、诺基亚、爱立信、微软等世界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华设立了独资研发机构,这些项目的单个投资都在数亿元以上。

马宇介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科研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北京和上海两地研发机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

马宇认为,这些公司在华投资,首先看中的是市场,中国IT发展迅猛,市场急剧扩大;其次是生产要素有竞争力,可以大幅度降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第三是人才,尤其对于研发中心和软件设计项目,中国有很多高素质、低价格的研发人员。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张涛则表示:如此多的IT跨国巨头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对亚洲市场比较了解,贴近当地的审美需求;其二,从更深层次上讲,是贴近中国政府的战略,从而来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那么,众多国外IT巨头在中国投资设厂、建立研究中心,将对中国IT产业的市场格局以及国内IT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高级分析师郭海涛分析认为,这些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建厂、设立研究中心带动了整个国内IT产业步入成熟期:价格战越来越少;产品也越来越注重简单实用。

马宇对此也谈到,跨国公司投资IT行业,大大提升了我国IT行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程控交换机,1980年代主要进口,1990年代后变成国内生产为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市场竞争,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利益。

“但对国内IT企业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面对的都是国际一流的跨国巨头,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但正是在这种竞争氛围中,中国的企业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这些企业学习到了国际上非常先进的管理、营销和企业战略。”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