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存储交换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IT168 资讯】在存储交换机市场上近来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发展,如光纤通道Fabric间路由技术、存储交换机的多协议化以及在SAN的平民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刀片式内藏型光纤通道交换机的出现等等。本文将对这些新技术的产生、用途及其对存储交换机发展的影响做以分析,供读者们参考。

容灾催生SAN路由

存储网络技术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好处(详见表1)。但网络存储以及容灾的迅猛发展也使人们渐渐感到了传统光纤通道的一些局限性。一般而言,利用光纤通道交换机的级连来构成SAN网络时,互相连接起来的交换机就形成一个Fabric。传统光纤通道的局限性就主要表现在不同的Fabric之间不能实现数据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

表1-SAN带来的好处

SAN实现了服务器、存储器的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存储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投资成本。
SAN实现了存储网络的集中管理,降低了存储网络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SAN把LAN网络从备份存取的重压下解放了出来,使LAN可以专注于商务应用的工作,大大地缩短了备份和恢复的时间。
SAN高度的冗余性极大地提高了存储系统的可用性。
SAN给容灾系统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冗余性、长距离传送的理想基础架构。SAN是实现容灾系统高速恢复性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一个Fabric中光纤通道交换机越多形成的SAN网络就越大,设备的接入以及迁出的机会也就越多,从而造成更多相应的装置接入迁出的广播信息。虽然这种广播信息和以太网中的数据广播风暴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存储网络所要求的高可用性水平以及网络管理来说却是不可忽视的。

在各种容灾系统中本地和异地的SAN一旦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大的Fabric。而连接本地和异地SAN的长距离裸光纤或者IP连接往往是这个大Fabric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本地和异地SAN同属一个Fabric的前提下,它们之间的长距离连接如果发生连接波动的话,就会诱发波及SAN全体的Fabric重组(Fabric reconfiguration)。这是造成容灾系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容灾系统正处在一个从传统的两点间容灾向多数据中心相互容灾以及把容灾作为一种服务向多客户提供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光纤通道传统孤立的Fabric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多点容灾以及把容灾作为一项服务向社会推出这样的要求。

今天,世界上已经有数以十万计的SAN孤岛。用户往往需要把这些SAN孤岛给整合起来。如果这种整合是合成一个Fabric的话,客户就要面临调整光纤通道交换机参数,改写某些服务器上的系统设备文件等等的繁杂操作。在许多情况下客户甚至没办法安排足够的计划内宕机时间来完成这样的系统整合。

公司中不同的职能部门客观上需要有自己部门存储网络发展的空间和自由度,不应因为某些部门SAN的扩充而影响其它部门的存储网络。如果全公司的所有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都在同一个Fabric的情况下,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

光纤通道SAN Fabric间路由技术(以下简称SAN路由技术)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人们可以使用SAN路由技术把迄今为止互无联系的光纤通道Fabric连接起来而又使各个Fabric能够保持其相互的独立性。SAN路由技术给网络存储和容灾系统带来了许多好处。

表2-SAN路由技术带来的好处

光纤通道到光纤通道的SAN路由技术实现了SAN Fabric间的无缝连接。在连接不同的Fabric时不要求对现有Fabric的参数做任何修改。同时路由器的接入不会对正在执行的IO造成任何影响。
SAN路由器实现了Fabric间的资源共享,特别是实现了Fabric间的磁带库共享。
突破了SAN的239台光纤通道交换机/Fabric的限度。使得大规模SAN网络成为可能。
为多点容灾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存储网络架构。
在容灾系统中使用SAN路由器可以隔离本地和异地的SAN Fabric,极大地提高了容灾系统的数据可用性和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多Fabric通过SAN路由器的互相连接保证了同一个公司中不同部门的SAN网络的管理的自主性,提高了各部门SAN发展的自由度。
极大地降低了对不同厂商提供的SAN Fabric服务支持的难度。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