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 频道

五位老总把脉中国网络存储市场

    【IT168 专稿】在6月6号举行的HDS中国用户大会上,HDS中国总经理柯愈强、Quantum大中国区总经理张金华、CommVault中国区总经理徐永兴、Brocade大中国区技术总监黄蓝玓、Cisco亚太区市场部高级经理陈英仕等高层管理人员坐到了一起,就网络存储业界趋势、中国用户采购模式等问题与几家媒体记者进行了沟通交流。

话题一:从不同角度看网络存储技术和应用趋势

    今天,网络存储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是“整合”——整合不同厂商的产品技术,整合新老系统的对接,整合用户现场中形形色色的孤岛。我们看到,虽然这几家厂商在存储领域里有各自的战略侧重点——存储系统(HDS)、数据备份(Quantum)、存储管理软件(CommVault)、存储交换网络(Brocad、Cisco),之所以一块出现在媒体面前,或许也体现了一种“整合”的意愿。记者在交流中也确实体会到了这种氛围。

柯愈强(HDS):整合、成本与环保

    “今天用户在建设存储系统时不仅要保护以前的投资,也要把不同类型的孤岛进行整合,同时要考虑成本的节省。用户不仅要关注采购成本,也要关注后期的维护成本。还有一点就是绿色环保方面,要节省电力能源消耗。”

张金华(Quantum):存储备份领域要加强合作

    “随着用户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对企业来说,在做存储备份时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用不用得起,另一个我觉得更应该受到重视的是怎么用好它。用得起不一定就用得好。随着政府对有关企业的规管越来越严格,数据本身的备份和安全已经会影响到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延续性。现在,很多厂商都在推广备份的概念。不过,备份不光是要把数据拷贝一份,还要有最有效的备份政策,成本效益、恢复时间和数据安全都要有好的保障。我相信不少厂商对自己的产品都有信心,并且相互之间都有认证。所以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存储备份不是某一个厂商的事情,而是整个存储业界要面对的问题。用户在跟厂商接触时,要从技术、整体方案来考虑,不要一开始就谈折扣。”

徐永兴(CommVault):中小企业和高端用户面临不同的课题

    “CommVault的重点在数据管理软件方面,对中国市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品牌。在过去的一年,我感觉,一方面数据管理尤其是备份这块市场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很快,另一方面,备份市场今天在中国还远远处于早期阶段,可能有70-80%的中小企业用户还没有用上备份产品。在金融电信等高端市场则是另一种现象,很多客户在过去几年,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些存储硬件,建立了容灾系统、备份系统,今天的问题就是怎么整合。为了保证备份、快照、容灾等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我们看到,很多高端用户在问,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整合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陈英仕(Cisco):存储网络走向高端、智能、统一与环保

    “我们看到,存储网络市场的趋势是走向高端化和智能化。客户也开始渐渐看到,整合与统一很重要,利用整合来降低成本。另外,用户也很看重长期投资保护,比如在采购一个解决方案时会考虑到2-3年后还能不能使用统一的平台。绿色数据中心也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我们的想法是,利用先进技术如整合、虚拟化,用最少的机器来支持用户的应用需求,机器少了,能源也就能节省下来了。”

黄蓝玓(Brocade):以数据为中心

    “存储的成本在下降,而存储容量增长却特别快,4GB交换机也开始成为主流。从用户需求层面来看,用户现在感觉到,由于存在很多SAN孤岛,未来不知道怎样的走向。厂商也推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比如ILM、虚拟化、容灾、数据流动、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等等。过去,博科比较偏重高效能的SAN,现在,客户是以数据为中心。因此,博科会朝这么几个方向走:一个是广泛的连接性,既有FC、IP、ISCSI,也有未来的8GB/10GB,不能因为连接不上阻碍了用户未来的发展;第二就是数据的流动性,企业内部的数据应该随时可取,随时可用,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话题二:当前国内用户采购与应用模式是否合理?

    谈起当前国内用户的采购和应用模式时,几位老总似乎都有很深刻的体会。总结来看,当前采购模式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问题:1)重硬件,轻软件,尤其是不重视服务;2)网络存储是系统工程,不适合公开招标,而应采用议标形式;3)技术、经济、环保、安全等各方面的指标要系统考虑;4)不要本位主义,要有大局观;5)先进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平衡。

张金华(Quantum):不要只看到有形产品的成本,更要看到整合服务的价值

    “很多用户会有技术部、采购部,这有好的一面,但欠缺全面性,负面采购的只管价格,不管技术,不管整合。这中间会存在不少误区。我们认为,用户应该对需求和方案有一个综合的了解。从厂家的角度来看,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必需的,但是,交易是价值的公平交换。今天,有些用户买的系统用得不顺,很可能就是以前只看到有形设备的成本,而没有看到以后必需的专业服务。存储系统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需要整合,有跟备份软件、交换机、盘阵、带库等很复杂的整合,这中间也存在价值。但用户往往在采购时,分成几个包,虽然每个包都很好,在中间却没有窜起来。因此,希望用户在采购时不光要看到价格,还要看到总体的价值,无形的服务不等于没有价值。”

陈英仕(Cisco):不要只看到技术指标,还要看到TCO、系统集成和环保节能

    “中国用户在采购过程中,不光要求看到性能、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还要从长期投资保护的角度,看到总体的拥有成本,以及与现有系统的集成程度,节能环保也需要注意。”

徐永兴(CommVault):公开招标方式不适合存储产品,存储采购要有大局观

    “在IT环境中,存储是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案,采用公开投标的方式不太适合,公开投标可能更适于采购没有太大差异、特点可以描述得很清楚的产品。但是针对非常复杂的存储解决方案或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每个厂商有自己的方式,用具体的指标来划一不太适合。我记得美国可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也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但后来发现,公开招标会产生太多的社会成本,现在,可能除了联邦政府,很多用户都开始采用邀标的方式,比如HDS、昆腾、CommVault等共同来做方案,而不是每个都独立来做。

    另外,国内外用户的采购方式也不同。比如在欧美市场,我们会告诉用户,采用CommVault的软件后可以帮助减少多少的硬件成本,节省多少磁带消耗成本,但在中国这种方式行不通,用户采购时只看软件,不管你能否帮助节省硬件,虽然磁带是数据中心中最大的消耗品,但有的中国用户却把磁带消耗看成办公用品。存储方案的好坏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比如就容灾方案来说,技术指标所规定实际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需要考虑的是一个整体的方案。”

柯愈强(HDS):整体方案的议标形式更合适存储采购

    “这个问题要讲两天两夜也讲不完,因为我们从业这么多年,有太多的体会。用户如果把本应该完整的系统分成一段一段来招标,就会导致某些产品的价值体现不出来。把一个复杂的系统转化成简单的产品来招标采购是不合适的。比如,在一些大的集采项目中,可能用户原本没有想用某一家的产品,但是那家厂商用很低的价格进来了,而产品质量起初却是无法在标书中体现出来的,这样一来,虽然眼前的钱是省了,但以后就很可能出现系统配合不好、老出毛病的现象,长远的成本却提高了。现在,有些用户也开始采用议标的办法,如果你的技术过不关,就根本不会看你的价格。”

黄蓝玓(Brocade):不一定要最好的,而是要更适用的,找专业顾问来把关

    “我们看到,国内用户在采购时,第一看重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性能,然后是容量、兼容性、管理、服务、安全等。虽然这个排序会有争议。但用户总的想法是希望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技术。但这句话不一定对,用户还应该考虑是否适用自己,能否增加自身的优势,为了避免掉进陷阱,用户需要顾问级的专业服务,事先做好评估,看到底什么样的方向和架构最适合自己。”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当前的中国存储市场上,技术和应用存在相当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是厂商们从国外引入最新、最酷、非常先进的技术,一方面是国内参差不齐、普遍偏低的应用水平。数据存储、备份和安全更多意义上是一种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两个产品所能解决的。比如要保障数据的安全,或许重要的不仅仅是象CDP那样的先进技术,更重要是可能是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管理机制等,否则就难免不出安全漏洞。不过,技术和应用是相互驱动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用户越来越成熟,二者最终会达到某种平衡。
0
相关文章